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为何不能代替血糖监
2016-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更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仍然不能代替血糖监测。两者之间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相互替代,唯有两者并举、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判断糖尿病病情,制作最佳的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与随机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值不受一时偶然因素的影响,与采血时是否空腹也无关系,因而稳定性更好。
由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一直持续到红细胞死亡为止,而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客观反映此前2~3个月内的总体血糖水平。如果说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则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为何不能代替血糖监测?1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短期内病人血糖波动的情况。例如,一个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完全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实际血糖变化了。
2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血糖的变化明显滞后。有时,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较高,而血糖化验并不高,这是由于病人经过有效治疗,血糖水平迅速降至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并未随之立即下降之故;有时,病人检查血糖较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正常,往往见于患者近期由于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等)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血红蛋白尚未来得及被大量糖化所致。
3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调整用药的直接依据。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一个百分比,而不是一个确切的血糖值,它既不能反映即时血糖的高低,也不能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情况,而且是2~3个月才查一次,因此,不能作为临床调整用药的直接依据。
而血糖监测虽不能反映前一段时期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但可准确反映即时血糖水平,另外,通过多点血糖监测(即血糖谱)还可以反映病人全天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因此,可以作为调整饮食和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