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视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2016-9-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检验视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
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A1c,HbA1c)达标既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又是评价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有效指标。HbA1c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许多国家糖尿病学会推荐的糖尿病首选诊断指标。与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指标——血糖相比,HbA1c具有生物学变异性小、不易受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分析前的不稳定性小等特点,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逐步推广应用的一个指标。
为提高国内HbA1c测定质量,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更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HbA1c并发挥其作用,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理念、共识以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HbA1c检测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HbA1c检测共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牵头组织专家共同起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本共识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临床糖尿病学专家、检验医学工作者以及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相关医务工作者意见后,几经讨论、修改,在此呈现给大家以供参考。
鉴于本共识是参考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并根据我国HbA1c检测的具体国情而制定,今后随着新的共识理念、研究结果及更多证据的出现,应适时修订本共识,以适应临床应用发展的需要。
本共识分4个部分,包括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及结果质量监测和保证方面的内容。
一、HbA1c的定义、表达、定期检测原则及其干扰因素
(一)HbA1c的定义
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
(二)HbA1c的表达
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中HbA1c为主要组成成分,占总糖基化血红蛋白的60%。HbA1c由葡萄糖的游离醛基与血红蛋白的β链N末端缬氨酸的氨基经非酶促结合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醛亚胺(schiff碱),然后经过葡糖胺(amadori)重排,最后形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其含量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可以反映测定前d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小于2.0%。
目前临床应用及实验室定量测定的是HbA1c组分或“相当于HbA1c”组分,即采用HbA1c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来表示HbA1c的浓度。为避免HbA1c与总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混淆,国际专家组织达成共识。
(三)HbA1c的定期检测原则
一般情况下,HbA1c的控制目标应小于7%。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失败,因为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患者都将有益,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如HbA1c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的减少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如果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则应使其HbA1c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而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慢性疾病等患者,HbA1c的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
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四)HbA1c检测的干扰因素
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HbA1c的测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干扰因素包括:血红蛋白病、衍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及药物等。有些干扰因素及其干扰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方法学特异),而有些干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克服(非方法学特异)。
1.非方法学特异的干扰因素: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任何可能缩短红细胞寿命的因素如:溶血性贫血、大量失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脏疾病等可使HbA1c的测定结果假性降低。任何可以引起红细胞平均寿命增加的因素如:脾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肾损伤等可使HbA1c的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血红蛋白病:目前许多测定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部分常见的变异血红蛋白的干扰,但仍有特殊的变异血红蛋白干扰测定结果。
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和E可以抑制血红蛋白的糖基化,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以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降低。长期大剂量服用乙酰水杨酸盐、嗜酒会导致血红蛋白乙酰化,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升高。长期使用慢性麻醉剂、羟基脲,可以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妇女妊娠时由于血容量的增加,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对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HbA1c不能真实反映急性血糖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严重的黄疸可能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高脂血症可能使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其他因素如:种族和年龄,有报道:某些族群的HbA1c水平明显偏高;年龄每增加10岁,HbA1c增加0.1%。
2.方法学特异的干扰因素:通常情况下,变异血红蛋白及衍生血红蛋白主要干扰基于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的离子交换色谱法,包括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理论上变异血红蛋白对免疫法不干扰,而实际上对某些免疫法有干扰存在。
有的测定方法在HbA1c参考区间(范围)内不受变异血红蛋白及衍生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在测定高值患者样本时,随着HbA1c值的增高,干扰也会增加,需仔细观察测定结果图谱。
变异血红蛋白HbS、HbC、HbD和HbE等可影响HbA1c测定结果,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肾病患者由于血红蛋白的甲酰化,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schiff碱是HbA1c形成过程的中间体,也称“HbA1c前体”或“不稳定的HbA1c”,主要干扰基于糖化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不同原理的离子交换色谱法,可参照厂家操作说明自动或手工去除schiff碱的干扰。目前许多全自动的测定方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schiff碱的干扰,但个别样品的干扰依然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离子交换HPLC法亦包括在内,因此,应仔细观察测定结果图谱。
不同分析系统干扰因素是不同的,相关医务工作者应知晓所用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如:HbE和HbD对一些离子交换HPLC法有干扰,但对免疫法没有干扰;HbS和HbC会干扰一些免疫法和个别离子交换HPLC法,更多对HbA1c测定的影响参见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