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学论文

2022-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痤疮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80.html

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配合营养科给予饮食干预,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1、2、4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经过饮食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通过饮食干预提高了病人的自控饮食能力,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性脑卒中;饮食治疗;认知行为;饮食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它是心力衰竭、冠心病、脑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规则饮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均需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否则药物疗效不能巩固。饮食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控制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1]。近年来,我们对50例糖尿病病人饮食在配合营养科进行饮食干预,以提高病人血糖控制水平,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1月~年1月我院诊治的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7~72岁。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饮食干预内容:糖尿病饮食干预原则:定时、定量、定餐次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早、中、晚餐能量按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在体力活动稳定的情况下,饮食做到定时、定量、定餐次。这样可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不致波动幅度太大,有利于医生调整药物的用量,尤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注射后半小时必须用餐,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并控制每日总热量,维持适宜的体重。①建议不要吃含糖量高的水果、饮料等,血糖如果控制较好,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但切忌不要过量,并且一定要计算在每天的总热量中。②控制体重。每天计算总热量,不要超标。平衡饮食,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脂肪达25%,碳水化合物占65%左右均可。油类食物以植物油为主,常见的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这些油类能减少血脂的升高。尽量不用动物油,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等。③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切忌辛辣食品,辣椒、生葱、生蒜等都是不宜多吃的。油炸食品也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④患者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这一时期应帮助患者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败或失望感,鼓励患者正视疾病,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

  1.3实验检查入院时及干预后1、2、4周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和卡方检验,运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经过饮食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2

  表1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比较(x(-)±s)

  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观察组对照组p观察组对照组p观察组对照组p

  干预前8.27±1..34±1.20..75±1..19±1...27±1..73±1.90.

  干预后1周7.72±1..27±1...50±2..04±1...95±1..92±1..

  干预后2周6.70±1..86±1..8.90±1..30±1..6.82±1..46±1..

  干预后4周6.14±0..55±1..7.75±1..82±1..5.67±1..28±1..

  表2两组干预前后尿糖指标变化的比较[n(%)]

  时间观察组对照组X2p

  入院时阴性16(32.0)17(34.0)3..

  阳性34(68.0)34(66.0)

  干预后1周阴性35(70.0)18(38.0)11..

  阳性15(30.0)32(62.0)

  干预后2周阴性45(90.0)32(64.0)7..

  阳性5(10.0)18(36.0)

  干预后4周阴性43(86.0)36(72.0)9..

  阳性7(14)14(28.0)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目前全球己有糖尿病患者1.5亿左右,至年将达3亿,到年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3]。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学会自我保健;其次,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糖尿病发病率;再次,对糖尿病的早期和规律治疗,又可使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减少50%,这说明大多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4]。

  由于病因复杂和个体差异,目前糖尿病治疗和控制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结合饮食和运动疗法及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调动机体的潜能,增强自身的神经、免疫及体液调节功能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3]。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运动增加机体代谢率,促使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血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地根治方法,所以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合理控制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人来说,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不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病情是轻还是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从而使得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饮食治疗的具体操作者是我们护理人员,所以饮食治疗同饮食护理这两个概念几乎等同,因此饮食护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饮食干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提高其饮食自理调节能力,即增加自我控制饮食进而有效控制DM的能力和自觉行为,提高自我监控血糖的意识。饮食干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对饮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认识,这是长期控制病情的基础。采取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有效控制其病情基础,态度、行为水平、知晓率显著改观。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饮食干预势在必行[6]。

  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经过饮食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糖尿病通过饮食干预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控饮食能力,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晓燕,杨杰.糖尿病教育在防治中的重要性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7(2):71-72.

  2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侯祥川,顾景范,邵继智,等.临床营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马建新.糖代谢紊乱对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影响[J].中原医刊,,10(33):l9.

  5吴锡桂.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6(2):52.

  6陈晓明。吴可贵,谢良地,等.门诊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9(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y/20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