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红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2020-1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尿液红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淡黄色,直径约7~8um。

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受渗透压、pH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①高渗尿液:

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樵状。

②低渗尿液:

红细胞胀大,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或红细胞淡影。

③酸性尿液:

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

④碱性尿液:

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细胞肿胀,边缘不规则,容易溶解破裂。

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见下表。

表: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

异常形态特点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10um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6um,且常大小不等棘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胞膜突起,如生芽样锯齿形红细胞因高渗而皱缩,红细胞表面突起数量多、排列整齐、长短大小相似,需要与棘红细胞区别影形红细胞因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流失或胞质凝聚于细胞膜周围,形似面包形的空心环半月形红细胞红细胞形状如半月形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沉积,血红蛋白丢失红细胞碎片红细胞破碎、不完整新鲜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检查时不仅要注意红细胞数量,还必须注意其形态的改变。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可利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经细胞活体染色后观察尿液中红细胞,可将血尿分为三种类型。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红细胞。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整,偶见影形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但异常形态种类不超过2种。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肾小球基底膜挤压,故形态正常。

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受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也呈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图:均一性血尿红细胞(未染色)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尿液中畸形红细胞(70%)的类型在2种以上。

表现为红细胞大小改变、形态异常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及含量变化。

红细胞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锯齿形红细胞、影形红细胞、半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其血红蛋白含量不一。

图: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未染色)

引起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的因素有:

①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变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

②各段肾小管内不断变化的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产物(如脂肪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胆酸等)对红细胞的作用。

3.混合性血尿

尿液中出现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种红细胞时称为混合性血尿。

依据某类红细胞超过50%,又可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型血尿。

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0~偶见/HP

2、离心直接涂片法:0~3个/HP

3、FASTREAD10尿沉渣计数板:男:0~4个/ul

女:0~9个/ul

1,不同类型血尿的临床意义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而尿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见于:

①暂时性镜下血尿:

见于健康人,尤其是在青少年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站立时间过长或重体力劳动后。

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月经血的污染,应通过动态观察加以区别。

②泌尿系统疾病:

如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血尿有时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

③生殖系统疾病:

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④其他:

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等。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和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3)混合性血尿:

提示出血可能不是起源于一个部位,有肾小球性,也可伴有非肾小球性。

引起混合性血尿的疾病不多,IgA肾病居首位。

2,血尿来源鉴别

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特征,可以帮助鉴别血尿的来源。

表:异常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

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

多形性(%)

≥80<50

棘形红细胞(带1个或多个突起)(%)

≥5<5凌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y/18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