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2红细胞检查
2020-10-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202/4768975.html
一、概要
1.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血红蛋白中,主要是HbA(α2β2),新生儿血红蛋白中含有大量HbF(α2γ2),也叫胎儿血红蛋白、抗碱血红蛋白、Hbbarts(γ4),HbA2(α2δ2)
3.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二、红细胞计数
1.改良牛鲍计数板法计数红细胞
(1)牛鲍计数板:计数池高0.1mm,内划有长、宽各3.0mm的方格,分为9个大格,每个大格面积为1.0mm2,容积为0.1μl
(2)红细胞悬液配制:10μl血液加2ml红细胞稀释液(NaCl调节渗透压、Na2SO4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l2防腐)
2.计数公式
红细胞数/L=N/5×25×10××10^6=N/×10^12/L
3.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年龄、性别、精神因素、剧烈体力劳动、气压、妊娠中后期
(2)病理性变化
①相对性变化: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②绝对性变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心病等
4.参考范围
①成年男性:(4.0-5.5)×10^12
②成年女性:(3.5-5.0)×10^12
③新生儿:(6.0-7.0)×10^12
高于6.8×10^12应采取治疗措施,低于3.5×10^12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应考虑输血
三、血红蛋白测定
1.检测方法
(1)HiCN法: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在nm处有吸收峰,不能与SHb结合;试剂有毒,存放于棕色玻璃瓶中
(2)SDS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十二烷基磺酸钠):在nm处有吸收峰
2.参考范围
男性:~g/L
女性:~g/L
新生儿:~g/L
3.贫血分级
轻度贫血:<参考值下线
中度贫血:<90g/L
重度贫血:<60g/L
极重度贫血:<30g/L
四、红细胞形态检查
1.成熟红细胞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呈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致,平均直径为7.2μm,淡粉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无异常结构
2.红细胞大小改变
①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6μm;缺铁性贫血
②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10μm;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巨红细胞:红细胞直径>15μm;巨幼细胞性贫血
3.染色异常
①浅染红细胞。
②浓染红细胞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提示骨髓造血红细胞功能活跃
4.形态异常
①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10%
②靶形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
③缗钱状红细胞:多发性骨髓瘤
④泪滴形红细胞:见于DIC、骨髓纤维化
⑤椭圆形红细胞:巨幼贫、缺铁贫<15%;大细胞性贫血15%-25%;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25%-75%
⑥棘红细胞
⑦口形红细胞
⑧镰形红细胞:由HbS引起,常见于镰刀形红细胞贫血,常见于黑人,发病率最高
⑨新月形红细胞
5.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核糖体(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蓝色点状物)等嗜碱性物质(RNA)变形聚集,常见于重金属中毒(铅中毒)
②卡波环(Cabotring):红细胞内有呈8字形
③豪焦小体(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body):紫红色圆柱形小体,可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④有核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
⑤寄生虫
五、血细胞比容检测
1.检测方法
(1)温氏法、微量法:
①离心速度g(有效半径22.5cm,r/min)
②离心后由上向下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读取该层)、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
(2)血细胞分析仪法:常用方法
(3)放射核素法: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准确性最高
2.参考范围(温氏法)
成年男性:0.4-0.5
成年女性:0.37-0.48
3.临床意义
①增高:大面积烧伤、呕吐、腹泻等
②减低:贫血
六、红细胞平均指数
1.检测方法(手工法)
①MCV(红细胞平均体积)=HCT/每升血中RBC×10^15(fl)
②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Hb(g/l)/每升血RBC×10^12(pg)
③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Hb(g/l)/HCT(g/L)
2.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fl)
80-
MCH(pg)
26-34
MCHC(g/l)
-
临床意义
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障、白血病
大细胞性贫血
增高
增高
正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降低
降低
正常
慢性感染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降低
降低
降低
铁缺乏、地中海贫血、慢性失血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参考范围11.5%-14.5%
2.Bessman分类法
MCV
RDW
贫血类型
常见病因和疾病
减少
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
单纯杂合子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某些继发性贫血
减少
增高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轻型)、HbH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体积均一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慢性病贫血,急性失血
正常
增高
正常体积不均一性
部分早期铁缺乏、血红蛋白病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铁粒幼细胞贫血
增大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增高
增高
大细胞不均一性
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八、网织红细胞计数
1.网织红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
2.染色方法:新亚甲蓝、煌焦油蓝
3.Miller窥盘计数
4.参考范围
①绝对计数(24-84)*10^9/L
②相对计数(0.5-1.5)%
5.网织红细胞分型
Ⅰ型(丝球型)
Ⅱ型(网型)
Ⅲ型(破网型)
Ⅳ型(点粒型):外周血最多见
6.临床意义
①增多: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后
②减少:再障(典型再障<0.5%)、巨幼贫
7.临床应用
①贫血疗效观察:CHr(单个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评价缺铁状态
②骨髓移植后检测
③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PI=(Ret%/2)×(患者Hct/正常人Hct)
九、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速度)
1.检测方法
①魏氏法;ICSH推荐方法
②潘氏法:末梢采血,适用于儿童
③血沉仪法
2.影响因素
加快
减慢
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清蛋白、卵磷脂
红细胞数量
数量减少
数量增多、重度贫血
红细胞形态
直径增大
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
血沉管
倾斜
无
温度
室温高
室温低
3.参考范围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