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咳嗽发烧,该去哪做检测

2020-8-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酱酱昨天和朋友聊天,发现她和她老公都有咳嗽的症状。我说,那你们去检测一下吧。她说,可是去哪里检测呢?测了就算确诊又能怎么治呢?朋友的话一下子让酱酱陷入思考。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新闻上说,马云捐了多少试剂盒、特朗普宣布这周能有多少试剂盒、NewRochelle建立了流动检测站、Drive-thru检测站,美国Drive-thru新冠检测站但是纽约真的有像国内发热门诊一样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去进行新冠检测吗?这些发热门诊在哪里?如果我真的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我应该怎样确认一下自己有没有得呢?经过酱酱的仔细调研,结果竟然是——

StayAtHome

对的!StayAtHome!在NYCHealth官方指南中,明确写着,纽约每一个人都应该假定自己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管有病没病,就一句,待在家里!如果你出现了新冠肺炎四种常见症状中的任意一种,包括发烧38度以上、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喉咙痛,且不是因为已有疾病如哮喘或肺气肿,那么你很有可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且必须待在家里!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状况下,不管你是因为流感、普通感冒、还是任何炎症导致的发烧、咳嗽、喉咙痛,你都应该认为自己得了新冠病毒,而待在家里。尤其是轻度和中度症状的居民,纽约市更是要求,不要试图就医或获得检测,待在家里!因为如果你的症状没有足够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情况,你根本不会被允许进行新冠检测,医院则会可能传染给别人,或被别人传染。

薛定谔的新冠

在目前现行的纽约新冠指南下,新冠检测是留给有基础疾病、易感人群、以及情况更严重的群体的。而健康风险小的感染者,即使得了,也不会测,就像薛定谔的新冠,有可能你得了,也有可能你没得,但你永远不会知道,因为我们得不到检测。薛定谔的新冠患者也不会进入每天纽约蹭蹭上涨的确诊数字,那数字里的只有足够严重到需要住院的确诊患者。所以,很可能50年以后,我们跟孙辈聊起来当年新冠疫情,就可以说,有可能我得了,也有可能我没得,但纽约市政府说我应该认为自己得了,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得没得。

如何理解StayAtHome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完全无法理解这种建议,只不过这与我们认知到的国内面对疫情时,逐门逐户筛查,有病就医的做法大相径庭。在纽约,检测仅用于患有重症(如肺炎)且需要住院的人群,用于保护医护人员,且帮助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而轻症患者确诊与否,不会改变医生的建议。也就是说即使确诊,也没得治,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就可以自愈。而家就是你的“医院”,而与你同住的家人、室友,即使一块被你传染了,他们也就成了你医院中的友邻病患。武汉光谷医院相信纽约的这一决定,很大原因是为了保护重症患者能最大程度获得医疗资源,避免轻症、中症患者挤兑医疗资源。而纽约市长、纽约州长此前也多次表示,相信很快收治的患者就会突破纽约医疗资源的最大容量。要知道,总人口万的北京,截至3月18日累计确诊本地病例例。总人口万的上海,截至3月18日累计确诊例。总人口万的重庆,截至3月18日累计确诊例。且除境外输入病例外,连续多日零新增。而总人口万的纽约市,截至3月18日累计确诊人数为例,纽约州确诊例,且数字还在快速增长。纽约,正在成为新的疫情中心,医疗资源势必紧张,甚至可能崩溃。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护纽约医疗资源不被挤兑,在没有集中收治的医院的情况下,多待在家里。

如何自救

那么假如你因生病待在家里,就意味着你和同住的家人、室友,都不能出门,无法采购生活必需品。而有足够的食物,保持体力,是对抗疾病最为重要的一点。因此CDC建议大家提前计划,储备足够使用2周的食物、日用品、OTC和处方药。急需时可以外卖,或者请朋友、邻居代为采购。另外,如果你有相关症状、甚至完全不相关的症状,都可以先联系你的医生(healthprovider),有保险的可以找网络内的医生,没有保险的可以给纽约市打电话,给你安排一个医生。尽可能使用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医院的在线patientportal与医生沟通。目前纽约的drive-thru测试站都是预约机制,医院做检测,也需要提前预约,所以请联系你的医生,进行预约后,再去做检测。纽约市:纽约北NewRochelleDrive-thru预约--长岛JonesBeachDrive-thru预约--上州MonroeCounty预约--没有医疗保险的纽约市民,可以通过拨打来了解纽约正在推行的“GetCoveredNYC”免费医疗保险项目,英语不好的市民,还可以选择中文或其他语言与专员沟通。链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y/17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