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足口病又来袭,预防4大招,爸妈要
2017-4-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随着温度再次升高,手足口病将处于高发上升状态,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先来看看各大媒体的报道:
以北京市为例,仅仅半年时间,就发生了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其中托幼机构占79.49%。北京疾控中心近日表示,与上月相比,手足口病病例上升九成多,呈上升趋势。南方的家长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加之最近南方洪水肆虐,高温高湿的气候最利于病菌滋生了,手足口病等儿童感染性疾病都处于高发期。对于已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来说,家长也要提高警惕。专家提醒,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而得过一次后并非终生免疫,会反复发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1、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厌食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口腔: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手足臀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2、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疱疹液
手足口病的疱疹液在破溃时会溢出大量病毒,所以在接触得了手足口病宝宝时,需要注意。
2、空中飞沫
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手足口病毒也会通过空气来传播。
3、粪便
在病后数周内,在宝宝排出的粪便中仍有病毒存在。
4、交叉感染
在流行期间,在人群密集地,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容易受到感染。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5、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6、物品
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7、医院器械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如何预防手足口1、早发现
在平时我们就要留意宝宝身体状况,饮食方面有没有厌食的情况。皮肤状况:在洗澡时,有没有发现有疹子之类的,同时要学会区分湿疹和手足口病疱疹之间的区别;体温等等,有些状况作为家长其实是可以及早发现的。做好手足口预防的功课,平时就做好预防,就大大减少了得病的概率。2、早隔离
一旦宝宝传染了就应该立即就医,而不应该再去幼儿园了,这样才能减少传播。3、早治疗
手足口病如果早期治疗,那就好的越快。解放方法主要以清热解毒的药物为主,也有一些食疗的偏方,病症较为轻,通常建议就是在家休息,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医院治疗了。
文章来源本内容为妈妈帮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