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概念,预防与饮食
2016-12-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4次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我国古人常称作血劳,指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其濡养。以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
症状体征
1.有偏食、厌食及消化、营养不良,或有各种出血,或患钩虫病,或有接触有害理化因素、药物等病史;或为孕、产妇及婴幼儿等。
2.具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月经失调等表现。
3.面色白或萎黄,唇、眼睑色淡,舌质淡胖或舌光无苔,皮肤干皱,发枯易脱,指甲色淡、扁平或反甲;或有黄疸等。
4.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水平的10%以上(成人一般红细胞数男性4.0×/L,女性3.5×/L;血红蛋白男性G/L,女性G/L),但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
贫血是怎么引起的?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redcell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dyserythropoietic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和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有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溶血性贫血(HA)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贫血的一些常见饮食补充贫血病与饮食密切相关,并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要如何补血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呢?饮食调理贫血不得不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合理饮食,不但能防病,也能治病强身。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几种菜肴,让您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猪血粥
材料:猪血克,菠菜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取猪血放入开水中稍煮片刻,捞出切成小块;再将新鲜菠菜洗净放入开水中烫3分钟,捞出切成小段;将猪血块、菠菜及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放入适量食盐、味精、葱、姜调味即可。
功效:宜温热服食,作早晚餐。具有润肺养血、消烦去燥功效,适用于贫血及痔疮便血、老年便秘等症。
红枣木耳汤
材料:红枣30枚,黑木耳25克。
制作方法:先将黑木耳拣杂,用冷水泡发,清洗干净,撕成小朵状,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待黑木耳熟烂时,放入红枣和红糖,煨煮至沸,红糖完全溶化即成。
功效:补血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淡白,体虚无力,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者。
韭菜炒猪肝
材料:猪肝克,韭菜50克,洋葱80克,色拉油1大匙。
制作方法: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毫米薄片,先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炒,并调好味。
功效:益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贫血、慢性肝炎等。
羊肉丝炒鸡蛋
材料:羊肉克,鸡蛋2只,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炒锅下油,爆香姜、葱,投入羊肉丝炒至九成熟,加入蛋清,顺同一方向快速炒熟上碟,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萎黄,口唇、指甲淡白,头晕乏力。
贫血的饮食原则患了贫血,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供给合理的饮食与营养也是辅助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治疗贫血的饮食原则,主要是从食物中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恢复正常。
制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主要是铁质和蛋白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而叶酸、维生素B12等成分是红细胞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素,常可通过饮食补给。
因此,贫血病人的饮食,首先要选择富含铁的动物肝、血、肾及瘦肉、红糖、芝麻酱、黑木耳等。蔬菜中含铁较高的有苜蓿、油菜、菠菜、韭菜、芹菜、胡萝卜等。水果以红枣、杏、葡萄干含铁较多,叶酸、维生素B12也较丰富,上述食品可调剂食用。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组织的建筑材料,也是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物质基础。所以,贫血患者还应采用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酸奶、鸡肉、瘦肉、鱼、虾、猪血、黄豆及豆制品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补充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