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必懂,看病必看,化验单汇总

2016-1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临床上五花八门的检查单是否让你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下列密密麻麻的数字及他们代表的意义,多多少少你得知道点吧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

尿常规

血常规

其他检查

生化检查

健康检验小知识介绍

  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0-40U/L)

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表现出来。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症状并不一定是肝炎引起的,应及时确定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建议检查乙肝两对半明确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如果症状重,做对症治疗。

胆道疾病时,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临床上检查还可能伴随血胆红素升高。

心脏疾病时,症状为胸闷、气短、浮肿、心悸,临床上检查伴有谷草转氨酶升高。

肝脏疾病时,症状为低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

  2、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l/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

  一般认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5g/L,血清球蛋白为20-30g/L,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为60-80g/L,白球比的正常值为1.5-2.5。

  4、胆固醇(CHO)

  胆固醇还是临床生化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肝脏中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将转化为甾体激素或成为细胞膜的组分,并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保持恒定。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胆固醇浓度会降低。而在黄疸性梗阻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胆固醇浓度往往会升高。

①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胆固醇酯减少,且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胆固醇酯降低越严重。急性肝坏死患者的血清胆固醇酯含量可减至极低,甚至消失,为预后恶劣的表现。肝炎恢复期患者,胆固醇酯回升。

②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多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

③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多为正常,严重病人亦可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

④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

  5、甘油三脂(TG)

  0~1.6pmmo1/L

  青年

  老年

  

①轻度甘油三脂增高,可能由于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

②重度的高甘油三脂,多与糖尿病、肝病、慢性肾炎等有关,一般为继发性疾病。

  六、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乙肝五项依次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

①乙肝五项第1、3、4、5项阳性,说明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②乙肝五项第2、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③乙肝五项第1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④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曾经注射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力;或曾经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并且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假阳性。

⑤“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⑥“小三阳”是指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患者分病毒阴性、病毒阳性两种情况。其中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

  七、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正常值

凝血因子测定

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②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INR:0.8-1.2

③纤维蛋白原(FIB):2-4g/L

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④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通知:

年11月1日起,肝胆健康常规检查%援助,本活动由黑龙江省慈善总会肝胆专项基金主办,目的为:有效预防肝胆疾病发生,直接发现肝胆疾病发病趋势,降低重症肝胆疾病发生几率。如有需要可-。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y/11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