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之糖化血红蛋白

2016-10-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糖尿病科普之糖化血红蛋白

继续糖尿病科普,今天的主题是“糖化血红蛋白”。

先来看个化学反应式:血红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这是个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发生地点在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箭头左侧的反应物中,“血红蛋白”浓度相对恒定,因此,反应产物“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血糖”的高低,又因为这是个单向、不可逆的化学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一旦产生,就会稳定存在于红细胞,而生理情况下红细胞从出生到死亡只有天,均值60天。

通过以上说明不难得到结论:对于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反映近两月内的血糖总体水平。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犯的着另外拿“糖化血红蛋白”来反映血糖控制水平?测血糖不是更直接、也更方便吗?

其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非全天固定于某个高值,而是像波浪一般或高或低、上下起伏。因此,偶然、随机地去测量血糖,检测点有可能恰逢波峰、谷底,差别很大,如果测量次数太少,得到的血糖值就很容易给实际病情带来误判。

而糖化血红蛋白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可以打个比方:随机监测血糖好比学生的一次次随堂小测验,考分固然也有意义,但老师绝不能拿某一次的成绩作为该生的学期期末总评。

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是综合所有考评,包括每次小测验、每次课堂提问、每次课后练习……,用所有这一切的平均成绩反映该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这样的指标。

有鉴于此,医生们已经更多地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而不是某一次的血糖测量值。下面这张榜单来自《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各位糖尿病患者可以对号入座,检查自己有没有“金榜题名时,名落孙山外”。

以上陈述了HbA1c的优越性,下面再说说它的局限性。

HbA1c如此重要,美国糖尿病学会甚至曾于年提出,要把HbA1c≥6.5%作为新增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这一建议时至今日仍未被广泛接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不同检验单位的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

举个例子,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体检时发现HbA1c高达9%,复查无误,以为必是糖尿病无疑,但后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诊断金标准)却完全正常。当我们用标准高压液相测量法再去检测HbA1c时,得到的数值仅为5.5%。

当检测同一个指标,A法花费20元,B法花费元,且二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果一致,身为患者、医生、医院管理者,面对这样的情形,都会有各自的考量。

抛开技术、成本的因素,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是在红细胞内进行的,任何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的疾病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如继发性溶血时检测值偏低;维生素C、维生素E会抑制血红蛋白糖基化,也使测定结果假性降低;缺铁性贫血时测定值升高,而在贫血改善后测定值下降。此外,血红蛋白有多种变异体,也会影响HbAlc的检测结果。

因此,当检测数值和我们的预期存在明显偏差时,不能过于迷信数字,要想到各种可能性。毕竟,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也是医生永远不会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的原因。

最后强调一下: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好比统揽全局,测量随机血糖好比着眼于一城一池之得失,虽然前者更为重要,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后者,任何一个过高或过低的血糖值都是烽火台上燃起的狼烟,提醒糖尿病患者需尽快就医。

毕竟,一城一池也不是随便能丢的,君不见,襄阳城破不久,南宋就亡了。

g

医学科普,不定期更新

别催我,我也忙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8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