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临床上

2015-8-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168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血红蛋白病治疗方法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增加血红蛋白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血红蛋白153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只有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升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尔/升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即不仅要控制基础状态下的空腹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后高血糖,这两个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进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血红蛋白e病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血红蛋白测定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目前我国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但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专家指出,血糖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而糖化血红蛋白天然血红蛋白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很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忽视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事实上,如果仅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渐扩大,中国已成为继印度之后位居第二位的糖尿病国家据who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长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达到3亿,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到7200万,增长率为42%,而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到2亿3000万,增长率达到了170%,也就预示着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血红蛋白138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4%~不稳定血红蛋白病6%:血糖控制正常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注意事项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血红蛋白量过期等)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人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2%(约有1270万);女性的患病率为5.8%(约1330万)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

认识糖化血红蛋白

7%~8%:血糖控制一般


白癜风能好吗
哪里可以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