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类生化检测项目简介

2021-11-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贫血类生化检测项目简介

血清铁(Fe)

定义:生理状态下,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含量。

临床应用:

1、血清铁增高:

(1)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铅中毒;

(2)释放增多: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3)铁蛋白增多:白血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

(4)铁摄入过多:铁剂治疗过量时;

2、血清铁降低:

(1)铁缺乏:缺铁性贫血;

(2)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

(3)摄入不足:A、长期缺铁饮食,

B、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生育期、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

总铁结合力(TIBC)

定义:生理状态下,血清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

总铁结合力TIBC=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血清铁(FE)

临床应用:

1、总铁结合力增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红细胞增多症等;

2、总铁结合力降低,常见于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大量排泄铁蛋白)、恶性肿瘤、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转铁蛋白(TRF)

定义: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

临床应用:

1、转铁蛋白增高

常见于缺铁时增高(缺铁性贫血)、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2、转铁蛋白降低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肾病、尿毒症、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流行性出血热、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定义:血清铁占总铁结合力的比值。

临床应用:

1、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铁利用障碍、铁负荷过重;

2、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

综合分析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对鉴别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其他增生性贫血有重要参考价。

铁蛋白(FER)

定义:去铁蛋白(apoferritin)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

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FER是铁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

临床应用:

1、铁蛋白增高

(1)体内贮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

(2)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perniciousanemia);

(4)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2、铁蛋白降低

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FER低于15u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FER大于ug/L,即可排除缺铁。

触珠蛋白(HPT)

定义:又称结合珠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α2球蛋白,约占血浆总蛋白的1%,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定的复合物。当发生溶血时,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与之结合的珠蛋白增多,而血清触珠蛋白降低,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血管内溶血指标。

临床应用:

1、触珠蛋白增高:创伤、烧伤,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心肌梗塞、冠心病等;

2、触珠蛋白降低:主要用于诊断溶血性贫血,急慢性肝细胞疾病等;

综合分析贫血类疾病生化检测指标FE、TIBC、TRF、TS、FER、HPT等,以健康体检预防为主,食疗及药疗为辅,特殊情况下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诊断及治疗,为中国贫血人群的健康美康生物愿贡献最大的力量。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20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