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69岁的老赵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2020-10-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病房里的老赵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声音爽朗,完全看不出来是个病人的样子。原来,老赵患上了一种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疾病,长期的治疗并未见效,后四处打医院血液病科,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黄染、乏力症状消失了,复查各项指标也基本恢复,老赵的病情越来越好……

图/为/主/治/大/夫/为/老/赵/查/体老赵的不幸:罹患疾病长期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古稀之年的老赵无妻、无子,是位鳏独老人,当别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而老赵却深受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堪、孤独无助……..6个月前,老赵突然觉得浑身没有力气,以为是最近工作过于劳累导致的,便没有多想。后来老赵觉得身体越来越不舒服,自己的皮肤也开始泛黄,脸色蜡黄、手足心热,明明吃饱了饭却总觉得没有精神。医院进行检查,血常规示三系减低,医院完善骨穿,考虑“混合性贫血”,同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彩超提示脾大,肝囊肿。一系列的检查结果让老赵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医院进行检查,老赵被诊断为“肝硬化代偿期”、“混合型贫血”、“肝囊肿”、“慢性浅表性胃炎”。医院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及对症治疗,对症输注红细胞支持治疗。经过治疗,老赵的血象仍处于下降状态,病情并未得到很好地缓解。

老赵的幸运:中西医结合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虽然老赵命运多舛,然而老赵为人和善、诚实善良、老实本分;故兄弟、邻里和睦。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年7月2日,为了彻底治疗血液系统的疾病,老赵经过四处打听在弟弟的陪伴下医院,血常规示:WBC1.57×/L,HGB45g/LPLT69×/L,NEUT0.93×/L,网织红细胞8.6%,绝对值×/L。门诊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收入院。

年8月5日老赵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较低

后在治疗上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来促进造血、改善睡眠、调理脾胃;给予胸腺五肽等来调节免疫、保肝治疗;应用健脾利湿去黄思路的中药汤剂来控制溶血,同时给予补钙、护胃治疗……在医生的细心治疗下,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因为老赵没有子女照顾,所以咱们这里的医护人员要做好无陪护工作)老赵的身体越来越好。由之前的一周就要输三到四次血到现在的不输血,由之前的浑身乏力到现在的充满精神,老赵坚持治疗终于看到了希望!年10月1日,老赵带着药物及医生的嘱咐办理了出院手续!

年8月20日,老赵的白细胞仅为0.36×/L,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较低

年11月15日,老赵再医院进行复查。血常规示:WBC5.01×/L,HGB96g/L,PLT×/L,NEUT3.76×/L,网织红细胞18.7%,输血八项未见明显异常,老赵的皮肤黄染也消失了,周身也没有了出血点,老赵的体重还较之前增加了几斤呢!

年11月15日老赵前来进行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血小板均已达到正常值,血红蛋白已增长到96g/L

  看到这里,有读者们问道:为什么要叫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呢?是因为睡眠这个病才会发作吗?如果不睡觉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呢?

  答:血红蛋白尿多在夜间睡眠后发生,清晨睡醒时较重,下午较轻,白天睡眠也可致发作,发作时常伴有寒颤、发热、头痛、腰痛等症状。因为在睡眠后症状比较明显,所以取名“睡眠性”。它发生的机理是红细胞膜缺陷,使红细胞对补体溶血作用的敏感性增高所致,因为在睡眠时,呼吸减慢,体内二氧化碳相对白天在体内储留较多,血液酸碱度降低,而作用于红细胞膜的补体在酸性环境下活性增强导致溶血发作,故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当然,不只是睡眠才诱发溶血发作,感冒、感染、不当饮食均可诱发。做为一个人不睡眠是不可能,其溶血的根本原因也不在睡眠本身。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18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