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2019-2-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胰腺炎?
各种原因引起胰腺组织损伤,导致原本用于消化食物的各种酶提前发挥作用,不消化食物,反而消化胰腺自身,这种「自相残杀」的行为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就是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使胰腺功能严重受损,变为慢性胰腺炎,引起一系列消化功能减退症状。
急性胰腺炎
是临床上常见的引发急性腹痛的病症(急腹症),是胰腺中的消化酶发生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胰腺分泌消化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胰腺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呈细长带状形。急性胰腺炎时胰腺水肿或坏死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急剧上腹痛,向后背放射,恶心、呕吐、发烧、血压降低,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急性胰腺炎坏死出血型病情危重,很快发生休克、腹膜炎,部分病人发生猝死。病因(1)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等。(2)酗酒和暴饮暴食。(3)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4)其他因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腹腔手术,腹部外伤,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胰腺炎发作。分型和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坏死出血型。坏死出血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1剧烈腹痛:突然发作,呈刀割样或绞痛、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腹痛位置以上腹正中或上腹偏左为多。合并胆道疾病时疼痛在右上腹为重。多向腰背部放射,以左侧为著。弯腰或起坐前倾时疼痛可减轻,仰卧时加重。普通型腹痛3~5天减轻,坏死出血型腹痛延续较长,疼痛可弥漫至全腹部。2恶心呕吐:起病初始即有频繁呕吐,可吐出胆汁。坏死出血型呕吐缓解代之以明显腹胀。3发烧:普通型有中等度发烧,不伴寒战,持续3~5天。坏死出血型发烧较高,持续不退,体温40℃左右。4休克:见于坏死出血型,病人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腹部和腰部大片淤斑、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发生突然死亡,经尸体解剖证实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
有下述情况应想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1)突然发生休克而死亡。(2)突然发生上腹痛伴休克。(3)休克伴有高血糖、糖尿。(4)类似急性心肌梗塞表现,但心电图不确定。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①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痛;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3倍正常上限;③CT或B超提示急性胰腺炎。符合以上三项中的两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辅助检查1.白细胞计数一般为10~20×10/L之间,如感染严重则计数偏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2.血、尿淀粉酶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为~Somogyi氏单位,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淀粉酶值在严重坏死型者,因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并无增高表现。如淀粉酶值降后复升,提示病情有反复,如持续增高可能有并发症发生。有时腹膜炎,胆道疾病,溃疡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梗阻等,淀粉酶值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一般多低于苏氏单位。因此,当测定值温氏单位或苏氏单位,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才有意义。3.血清脂肪酶测定其值增高的原因同2,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5~10天超过1Cherry-Crandall单位或Comfort法1.5单位有诊断价值。因其下降迟,对较晚就诊者测定其值有助诊断。4.血清钙测定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L(8.5mg/dl)。在发病后两天血钙开始下降,以第4~5天后为显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5.血清正铁蛋白(Methemalbumin、MHA)测定MHA来自血性胰液内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素,在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正铁血红素,被吸收入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红蛋白。重症患者常于起病后12小时出现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为阳性,水肿型为阴性。6X线检查腹部可见局限或广泛性肠麻痹(无张力性小肠扩张充气、左侧横结肠扩大积气)。小网膜囊内积液积气。胰腺周围有钙化影。还可见膈肌抬高,胸腔积液,偶见盘状肺不张,出现ARDS时肺野呈“毛玻璃状”。7B超与CT均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对假性胰腺囊肿、脓肿也可被显示。 治疗非手术治疗根据胰腺炎的分型、分期、和病因选择治疗方法。(1)禁食、胃肠减压:可防止呕吐,减轻腹胀,增加回心血量;(2)补液、防治休克:静脉输液,补充电介质,纠正酸中毒,预防治疗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改善为循环;(3)镇痛、解痉:诊断明确后使用;(4)抑制胰腺分泌:使用抑酸和抑胰酶制剂;(5)营养支持:禁食期靠全肠外营养;(6)抗生素应用:对重症胰腺炎,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7)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是坏死组织清除加引流术。胆源性胰腺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有的病例急性期不明显,症状隐匿,发现时即属慢性。临床上常伴有胆道系统疾患,患者有上腹痛、脂性泻,有时并发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时也常引起本病。病理肉眼观,胰腺呈结节状,质较硬。切面可见胰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胰管扩张,管内偶见有结石形成。有时可见胰腺实质坏死,坏死组织液化后,被纤维组织包围形成假囊肿。镜下,可见胰腺小叶周围和腺泡间纤维组织增生或广泛纤维化,腺泡和胰腺组织萎缩、消失,间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①腹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②胰腺活组织检查;③B超、CT等影像学检查;④血液学检查结果阳性。其中,③为诊断所必需,第②项阳性可确诊,①+②可确诊,①+④疑似诊断。
治疗非手术治疗下面简单叙述慢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1)病因治疗:治疗胆源性疾病,戒酒;(2)饮食疗法: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3)补充胰酶;(4)控制糖尿病;(5)营养支持。 手术治疗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疼痛,延缓疾病发展,不能根治。(1)纠正原发病;(2)胰管引流术;(3)胰腺切除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