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健康丨高能预警糖尿病肾病的五大信号
2018-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肾病是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在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会患糖尿病肾病,该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蛋白尿是其发生、发展的标识,但蛋白尿刚出现时,患者并没有感觉,也没有腿肿、眼肿等症状。
随着蛋白尿的增加,会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可出现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贫血以及肾脏功能减退等症状,是发生严重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
如何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要注意以下五种信号:
1尿中泡沫增多且难消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着糖尿病的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此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时,患者的肾脏恶化进展将难以控制,很快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
临床上,通常收集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进行蛋白定量,但在取尿标本过程中易发生误差。那么患者如何取样尿标本呢?空腹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是最好的,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每次留标本的时间都应选在一天中的同一个时段,还要注意留标本之前不能吃东西,以免对蛋白产生影响。
另外,有些情况下尿蛋白的检测也可能不准确,比如24小时之内有剧烈运动的,有感染相关疾病的,如发热、寒冷、怀孕、心力衰竭等。当出现腿肿、眼肿、尿液中泡沫明显增多,且泡泡很难消掉时,你就要当心了,这都是尿蛋白增多的表现。
2视物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系非常密切,他们均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以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糖尿病患者视物模糊,而且感觉看东西时有一些黑色的团块,好像眼睛被什么东西遮住一样。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提示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尽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糖尿病肾病引发,但却常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医院就诊。
3血肌酐升高,肾功能异常糖尿病一旦出现肾脏损害,其病变过程是进行性的,最终易发展成为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
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4肾小管功能受损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可出现,比如夜尿增多,尿常规化验中尿比重下降等都是其损伤的表现。
5高血压血压升高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较常见,这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症状,发生持续性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出现高血压症状。
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出现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会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除了以上这些早期信号,糖尿病肾病还可以通过其他检查进行评估:如肾脏形态的改变。糖尿病肾病早期时,肾脏的体积会轻微变大,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肾脏体积逐渐缩小。临床上可以用超声对肾脏做评估,从而大概判断肾病所处时期。定期筛查,早期干预,尽早治疗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关键。
七大措施延缓糖尿病肾病肾损害进展
1.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体重和饮食、戒烟及适当运动等。
2.控制血糖,即糖化血红蛋白<7.0%。
3.控制血压。大于18岁的非妊娠患者血压应控制在/80mmHg以下,降压药首选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纠正血脂紊乱。
5.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蛋白质为0.6~0.8克。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质为主,即动物性蛋白,如瘦肉、牛肉、鱼肉、鸡蛋,尽量减少植物蛋白质,如粮食、豆腐及豆制品等。
6.避风寒、慎起居、忌劳累、调情志,避免感冒、感染。
7.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
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将很难控制病情的进展速度。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缓病情进展,阻止病情发展成为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作者:吴燕,医院老年病科三病区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来源:年第12期《金色时光》杂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