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冷凝集后面的思考

2017-10-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作者医院逯世林

前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今日又遇“冷凝集”,经过判断、解决、发出报告后,笔者对“冷凝集”的相关知识查阅了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归纳,重点在文章的思考与总结部分。

案例基本资料

患者王某,男,因乏力头晕伴有鼻出血住院待诊,后诊断为: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住院当日此患者血常规标本在XE上检测显示:RBC1.59*10^12/L,HGBg/L,MCH96.2pg,MCHCg/L,见图1;肉眼观察此标本有细沙状小颗粒凝集现象;此结果在英文电脑红细胞报警栏提示“RBCAgglut”、“Turb/HGB?”

根据以上信息初步迅速判断此标本属于红细胞冷凝集标本。

图1

案例解决过程

1.用此标本制备血涂片瑞士染色待复检。

2.将此标本放入37℃水浴箱等待30分钟。

3.等待期间油镜观察血涂片,可见清晰的红细胞聚集,进一步证实了此标本属于冷凝集标本见图2和图3。

图2

图3

4.30分钟后,提前在手动进样模式下输好标本号,用一个洁净的塑料小容器舀取37℃水浴箱内一部分水置于此塑料小容器内,同时取出水浴后的标本用手竖立于塑料小容器内,使标本底部一直浸泡在容器内,快速走到XE血球仪旁测试,结果显示:RBC4.99*10^12/L,HGBg/L,MCH31.7pg,MCHCg/L,见图4,英文电脑红细胞报警栏无提示信息。于是以此次测试结果给患者发出检验报告。

图4

思考与总结

1.什么是红细胞“冷凝集”?

红细胞冷凝集是一种现象,当血液离体后,在低于体温环境的试管内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当恢复至体温条件时(37℃),冷凝集现象可解除[1]。

2.引起红细胞“冷凝集”的相关因素是什么?

2.1自身抗体(冷凝集素)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凝集成团,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2]。健康人血液中可存在低效价的冷凝集素,当患有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全身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可导致冷凝集素增高。

2.2冷凝集素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针对于红细胞膜抗原IgM型自身抗体,冷反应性自身抗体,正常人血清抗红细胞抗原的IgM冷凝集素效价小于1:32。低效价时一般不发生临床反应,无临床意义。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疟疾、流行性感冒等冷凝集至少为阳性,效价多高达1:,甚至可达1:以上[3]。

3.如何识别红细胞“冷凝集”标本?

3.1肉眼观察接收送检到的血常规标本有无细沙状小颗粒凝集现象。发现这种标本尽量单独提前上机检测,观察结果,分析是否属于“冷凝集”标本。

3.2如果混在大批量检测标本里,发结果时在中文电脑上观察密切关联的参数RBC与HG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符合“3规则”,即“3*RBC=HGB”[4],因健康人HGB与RBC的比值约为30:1[5]。

3.3观察MCHC是否超过参考值上限20g/L,若超过,按照显微镜复查规则第13条需要观察其血涂片有无RBC凝集现象等。

3.4在英文电脑对应的结果观察红细胞报警栏有无提示“RBCAgglut”、“Turb/HGB?”等信息。

4.红细胞“冷凝集”标本测试的纠正方法?

4.℃温浴法是基本方法,适合轻度和中度冷凝集的标本,一般都能纠正。

4.2高度凝集的标本可用血浆置换法。

4.2.1血浆置换法:参照文献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方法,将血常规标本以*g离心6分钟,用移液器插至上清液与交界面上3mm处,缓缓将上层血浆取出弃掉,并记录丢弃的量,再加入等量37℃生理盐水,然后再加入37℃生理盐水3ml,以*g离心6分钟洗涤标本3次后,缓缓弃掉等体积多加入的生理盐水,把标本再颠倒混匀8次后上机测定[6]。此方法容易造成血小板的丢失从而导致PLT计数偏低[7-8],故血小板数可以选取置换前的值。也有文献报道,冷凝集素除对红细胞有作用外,也可凝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使WBC的结果也假性减低[1],[9],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冰乙酸WBC计数稀释液稀释,用显微镜法计数WBC核对。所以可先进行温浴37℃30分钟,然后上机测定标本,可获得WBC和PLT值;再进行置换血浆,可获得RBC、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MCV、MCH和MCHC各值。

4.2.2高度凝集的标本,也可以37℃温浴后,采用预稀释模式下,将机外稀释液(温浴后的稀释液)和全血按照一定比例加到EP管内测试纠正冷凝集。但是这种模式有文献报道容易引起PLT假性增高[10],可以用草酸铵稀释液稀释,显微镜手工法计数PLT核对。

5.关于RBC“冷凝集”的其它方面知识

5.1当临床上出现血型鉴定正反不符标本和交叉配血的困难现象时,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冷凝集素干扰。

5.2有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冷凝集素病,效果明显[11]。

5.3中医认为:原发性冷凝集素病的血虚证临床多考虑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亏耗太过所致气血亏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肾两虚,营血不足,气虚推动无力,无法温煦分肉之间,脉络失养,复感寒邪,凝而成瘀[12]。故需要“益后天之脾、补先天之肾”。

完成此文,忽感空山新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参考文献

[1]范红平,忽胜和.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血细胞计数影响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33(6):-.

[2]谭家成,冯霞.MCHC用于识别和纠正冷凝集干扰血细胞分析结果的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6(5):-.

[3]陈方平.临床检验血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4]刘玉成,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6]沈菁,陈卫民.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

[7]梁培松,王结珍,张秀明.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5(8):-.

[8]唐友云,桂满元.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及不同处理方法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5(17):-.

[9]沙超敏,兰亚婷,刘军,乐家新.冷凝集对血常规自动化分析的影响和处理.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3,3:-.

[10]张敏.BC-型血球仪预稀释模式下血小板假性升高原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8-9.

[11]唐玲华,何好臣,崔云,樊茂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冷凝集素病1例.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25(3):.

[12]郭秀娟,陈洁.益后天之脾、补先天之肾治疗冷凝集素病1例报告[J].湖南中医杂志.,32(7):-.

延伸阅读:

当血常规遭遇高效价冷凝集怎么办?

张时民老师讲病例:红细胞冷凝集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15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