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诊断评估与治疗
2017-3-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08(04):-
作者张玲王刚
首都医科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
抑郁症与糖尿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对这两种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著名医生、解剖学家ThomasWillis就描述过"长期悲伤可引发糖尿病"。如今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相关抑郁障碍[1],而抑郁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37%[2]。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比只患其中一种疾病的患者高出2倍[3]。共病现象对临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另一种疾病的存在,导致两种疾病的预后都变得更差,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抵抗率和死亡率增加,个体和社会的治疗花费明显上升,生活质量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以及预期寿命减少。并且两种疾病可能涉及共同的生物和行为学发病机制,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炎症反应、睡眠障碍、消极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及环境和文化因素等[4]。因此,对抑郁症和糖尿病的研究应尽可能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原则,全面、综合地看待这两种疾病。尽管共病研究如此重要,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相当多的抑郁症仍未得到诊治。虽可使用筛查工具有效识别出抑郁患者,但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诊断率仍偏低,这反映了一些临床医生可能更重视生物学因素而忽略心理因素的问题。国内研究者近年来越来越北京能治白癜风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