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家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体重

2017-2-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主讲专家: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一区护士长胡细玲主管护师

  几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会遇到关于体重方面的问题,如“我该如何减肥?为什么我已经做得很严格,但体重还控制不下来?我的体重为什么还在不断减低?该如何解决?”等等。这说明了体重的变化是糖尿病的重要伴随症状。糖友们究竟该如何管理体重,控制糖尿病病情呢?今天,中三君就找来专家给大家上一课糖尿病教育大课堂!

  估计肥胖程度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以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判定标准为: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

  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比含量有明显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但在具体应用时应考虑其局限性,如对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或水肿的病人,BMI可能过高估计其肥胖程度,老年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计算的体重指数可能过低估计其体重指数。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两幅图,两人的体重指数都是25kg/m2,可谁是胖子显而易见!由此看来,体重指数还不能完全准确和全面的来评价肥胖。

  腰围是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另一指标,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如何正常测量腰围呢?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

  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体型呈“苹果型”,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腰围的测定方法: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厘米,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腰围的长度,读数准确至1毫米。

  我国腹型肥胖的判定标准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还有一个评价肥胖的名词就是内脏脂肪。而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是内脏脂肪超标。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上,尤其是肚子比较大,是内脏脂肪沉积造成的,俗称“将军肚”,这种人的体型称为苹果形体型;而有的人肥胖是在腰部以下,臀部脂肪比较多,是由于皮下脂肪沉积所至,又称为梨形体型;很多人认为体重正常,内脏脂肪就不会超标,其实不然。研究数据显示,14%体重正常人群中存在内脏脂肪超标。

那么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哪些呢?

  可以是遗产因素、代谢紊乱、药物导致,还可以是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导致。

肥胖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脂肪异常分布、过渡堆积等引起的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有害物质,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使用发生障碍,进一步增加胰岛的负担。由杨文英教授牵头的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超重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5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肥胖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0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可见,超重和肥胖时明显增加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杨教授使用为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即体重指数在25.0?29.9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肥胖。

  肥胖可以诱发各种内分泌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前面讲到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病率,而且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有数据显示,BMI≥24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型卒中的病理基础,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危险因素聚集是导致缺血型卒中增高的原因之一。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与超重和肥胖存在正相关性。

  另外,腹型肥胖更是危害重重。腹型肥胖即我们常形容的大腹便便。以往错误的观念认为大腹便便是一种富态和福相,殊不知大腹便便隐含着如图中所示的这么多危害,它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增加胰岛素抵抗,并且还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国外也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下降指数是患糖尿病但不伴肥胖和肥胖但无糖尿病这二者生活质量下降指数的之和。所以,肥胖的糖友进行科学减重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科学减重都有哪些方法呢?

  如合理控制饮食,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监测并记录体重变化,树立科学减重的信心,识别不科学的减肥陷阱,必要时选择对体重影响小的降糖药物。制定减轻体重的健康饮食方案时,需遵循减少脂肪摄入,降低总热量,复合碳水化合物代替简单碳水化合物,个体化饮食方案的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且每餐的食物总热量减少15-20%,尽量不吃自助餐,避免暴饮暴食,在外就餐可以用开水涮菜上的油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尽量少饮或不饮酒。拒绝一些不健康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肥肉或动物内脏、奶油制品或冷冻甜品、烧烤类食品和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

  制定可执行的运动方案时,具体实施时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爱好和环境条件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游泳30分钟、跑步30分钟、做家务分钟、打网球45分钟和骑自行车95分钟的运动效果是一样的,大约消耗千卡的能量。

  减肥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定期称量体重,给自己监督和鼓励,达到目标给自己小奖励。记录每次体重变化,并根据体重变化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案。减轻体重是为了更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意味一定要达到理想体重,体重适当的减轻(5%-10%),就可以明显改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要为了减肥盲目节食、乱吃减肥药,体重没有减轻,反而损害身体。要多参加户外运动,减肥的同时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舒畅,还需要定时定量进餐,保证每天所需的能量,但要拒接不健康食品。

那么,降低体重可以带来哪些获益呢?

  有研究表明,降低体重就相当于降低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每降低10公斤:

  ?降低死亡率:20~25%的全因死亡,30~4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40~45%的肥胖相关死亡

  ?降低血压:降低10mmHg的收缩压,降低20mmHg的舒张压

  ?心绞痛:减少相关症状91%

  ?血脂:降低总胆固醇10%,降低15%的LDL,降低30%的甘油三酯,增加8%的HDL

  ?糖尿病:减少50%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0~50%的空腹血糖,降低15%的糖化血红蛋白

  所以糖友进行体重管理获益多。

  市场上大做广告的一些“保健减肥药”和“减肥用品”,大多数并未经科学的临床验证,有些还是伪劣产品,不仅无用,而且有害,须各位糖友提高警惕。

  国际指南在各类降糖药物对体重影响的评价中,GLP-1类药物降糖的同时可明显减轻体重。GLP-1类药物具有智能降糖的特点,也就是在血糖高时降糖,在血糖正常时不降糖,因此不会发生低血糖。具体来说,在血糖升高时,GLP-1类药物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同时降低肝糖输出;当血糖降到正常水平时,GLP-1又会停止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不引起低血糖发生。国外研究显示,以口服降糖药为基础的联合GLP-1药物治疗可以最高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5%。GLP-1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食欲,并在进餐时减少胃肠道的蠕动,让我们产生饱腹感,这两方面都有助于降低体重,研究显示,GLP-1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体重,平均达3.7kg。

误区——胰岛素会增加体重

  有些糖友会有一些误区,认为使用胰岛素治疗一定会增加体重,这里我们讲一下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一些糖友为避免低血糖而采取防御性进食,导致热量摄入过多,最后以脂肪形式储存;使用胰岛素尿糖减少,降低能量流失,也会使体重增加;胰岛素加强脂肪和肌肉重建。因此注射胰岛素,应配合生活方式改善:根据生理需要摄取能量和营养,纠正代谢紊乱;合理运动,更好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良好作息习惯,改善生活品质;加强血糖监测,避免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对于糖友的自我管理也是全面的管理,所以糖友在关心体重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全面管理。只有合理体重+血糖达标+血压正常且平稳+血脂正常才能称得上是全面管理。

本文依据健康讲座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已获原作者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简介

胡细玲

职称:主管护师

科室: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介绍:中山大学医学硕士,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一区护士长,广东省在港培训专科护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教育者。

擅长领域: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12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