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玉隆不恰当的打包检查缘何存在

2017-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对于一张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包含几项到几十项指标的化验单,几乎没有人会质疑其中内容的合理性。其实,在内行人眼里,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检查项目,都可以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患者病情及临床需要进行拆分,化整为零。对此,不仅患者不清楚,连很多医生可能都不尽了解。

医院推出的“肝功能1”、“肝功能2”等检查系列,都是根据临床经验人为组合而成,医院上述检查包所囊括的项目都不同。实际上,目前除了尿常规、血常规以及网织红细胞不能拆分进行检测外,其他包括生化、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在内的检测项目都可以根据患者需求拆成单项进行检测。而对此,不仅患者不清楚,连很多医生可能都不尽了解。

不恰当的“打包检查”缘何存在?

临床医师缺乏相关检验医学知识,是不恰当的“打包检查”存在的主要原因。

当前很多医疗机构都会将网织红细胞分群与血常规捆绑,作为固定的血细胞检查项目。实际上,起始于20世纪初的网织红细胞分群检查,是通过专业仪器,将网织红细胞分出幼稚、成熟、衰老3群,通过3群比例变化,判断患者骨髓造血能力。目前,文献报道的其临床意义仅限于肿瘤放(化)疗、骨髓移植、贫血等患者首次治疗时疗效的观察。“因此,保守地说,90%医院一般门诊患者都不适合做此项检查。”

除此之外,临床常见的“凝血三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查,也往往因医生对各项指标含义理解不清,而被当作固定组合进行人为捆绑。“实际上,患者应用肝素治疗时,只对APTT有影响,检测其他2项毫无意义;而对于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则需要监测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只有患者在手术前,才需要接受凝血功能全面检查,以避免因凝血因子缺乏造成的术中大量出血。”

当前医疗机构在学科评比中使用经济指标,硬性规定科室年盈利下限等,是“打包检查”更为现实的诱因。以网织红细胞分群为例,目前北京市规定的传统血常规检测为20元,而网织红细胞分群为30元,两者“打包”后,价格就升至50元。此外,检验试剂厂家的利益也是重要原因,如果某个检验项目未列入常规组合,临床医生开单的几率很小,所以厂家为了走量,会动员检验科把其项目打包进常规组套。

对于当前不可拆分的血常规等检查从理论上说也是不合理的。例如,在血常规中出现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检查指标,只要患者不贫血,检测就毫无意义,但试剂和检验仪器生产厂家将这些“打包”在一起,检验人员只按一下按钮,所有指标就同时都出来,检验科也“无能为力”。

近年来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让很多医生习惯性地依靠全面、周详的科技手段对疾病作出辅助诊断,一旦出现问题才能免责自保。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w/12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