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识糖化血红蛋白系列微课程11糖化
2022-5-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医院内分泌科的朱近悦。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HbA1c作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与监测的金标准
它可以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确定治疗目标,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HbA1c的控制目标应考虑个体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是目前国际共识。
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HbA1c控制目标要7.0%,但是这个目标值是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吗,并非如此。
我们所面对的病患个体状态是不同的,应当权衡效益和风险,倡导“量体裁衣”式管理血糖,制定个体化的控制目标。
具体的建议是: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应<7%;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或无明显低血糖风险的患者HbA1c控制目标应<6.5%或尽可能接近正常;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HbA1c控制目标应<8%,或者糖尿病病程很长,并且尽管已经进行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当的血糖监测、接受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仍然很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也给与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
有了明确的控制目标,就可以指导我们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治疗过程中应防范严重低血糖,但也要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性高血糖状态及相关并发症。
指南明确提出高血糖治疗路径,把HbA1c≥7%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可进行二联治疗,如二联治疗血糖仍未达标,则不同机制的药物进行三联使用。如三联治疗仍HbA1c≥7%,则应将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
指南又明确指出对于HbA1c≥9%或空腹血糖≥11.1mmol/l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HbA1c在临床上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一次。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监测与治疗学技术学组
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
作者:朱近悦 上海中医药大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
李小英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关 明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