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系列九支新生儿贫血
2021-12-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新生儿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g/L,毛细血管血红蛋白≤g/L可诊断新生儿贫血。足月儿生理性贫血在生后2-3个月发生,早产儿生后3-6周即可出现。新生儿病理性贫血由出血、溶血、红细胞生成障碍三种原因所致。
(一)早产儿生理性贫血
早产儿出生时脐带血血红蛋白值与足月儿相近,但贫血发生早且重,胎龄越小贫血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主要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低所致。
1.临床表现
(1)贫血症状苍白、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气促、心动过速、呼吸暂停等。
(2)浮肿少数病例有下肢、足、阴囊、颜面轻度浮肿。
2.诊断要点
(1)具有以上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升高。
2)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正常4–25IU/L,早产儿降低且与贫血程度不成比例。
3)血清铁蛋白正常生后3个月前-ug/L,低于10-20ug/L提示缺铁。
3.治疗
(1)输血
适应症:①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血量5%一10%o②生理性贫血最低点(生后4一12周)伴贫血症状或血红蛋白≤70g/L,可输新鲜血每次5一lOml/kg,或输注浓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升至0.35症状可缓解。
(2)铁剂体重增长1倍后开始补铁,元素铁用量2mg/(kg*d),相当于2.5%硫酸亚铁0.4ml/(kg.d,疗程6周一8周,同时加用维生素C。
(3)维生素E早产儿3个月内用维生素E10一15mg/(kg*d),预防维生素E缺乏所致贫血。
(4)补充各种维生素
1)叶酸:预防量25-5Oug/d,治疗量1-5mg/d,共3周一4周。
2)维生素B6需要量0.3一0.5mg/d,治疗量2mg/d
3)维生素C:生后第2周起用mg/d
(5)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国外报道可给予-IU/kg,每周3次静注,治疗期间应补充铁3-6mg/(kg·d)及维生素E。但治疗确切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尚待研究。
(二)失血性贫血
可发生于产前、产时或生后,产前失血见于胎一母输血,胎一胎输血,胎一胎盘输血。产时失血见于前置胎盘、胎盘及脐带畸形等。生后失血由产伤、窒息引起,如巨大头颅血肿,颅内出血,肝脾破裂和新生儿出血症等。
1.临床表现
(1)急性失血多为产时失血,生后不久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浅快、不规则甚至呼吸窘迫、心动过速、脉搏细弱。出血量多时有休克症状,一般无肝脾肿大。
(2)慢性失血多为产前失血,显著苍白但呼吸窘迫不明显,偶见充血型心力衰竭,多有肝脾肿大。
2.诊断要点
(1)具有以上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急性失血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慢性失血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单卵双胎间血红蛋白相差5Og/L,数值低者为失血儿。
3)母血片红细胞酸洗脱试验找到胎儿红细胞或母血HbF2%,为胎一母输血。
3.治疗
(1)输血首选新鲜血,需血量(ml)=体重(kg)*要求提高血红蛋白值(g/L)、
10*6。输浓缩红细胞则为需要量的一半。总量分次输人,每次5-15ml/kg.
(2)铁剂元素铁2-3mg/(kg*d)相当于2.5%硫酸亚铁0.4-0.6m1/(kg*d),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同时加服维生素C,应在两次喂奶间服用。
(3)治疗并发症积极抗休克,抗心衰,有外科指征时外科止血。
(三)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包括: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ABO或Rh血型不合),母自身免疫性溶血,药物性溶血。②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椭圆形、口形红细胞增多症。③红细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等。④红细胞分子缺陷:如地中海贫血等。⑤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见于各种病毒、细菌等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E缺乏等。
1.临床表现
(1)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生后24小时出现并进行性加重,酶缺陷性溶血常在生后3一4天出现。
(2)贫血轻重不一。
(3)肝脾肿大轻度溶血者无或轻度肿大,严重如胎儿水肿明显肿大。
(4)胆红素脑病血清胆红素umol/L易发生。
(5)胎儿水肿主要见于Rh溶血,全身浮肿、胸腔积液、腹水、心率快、心音低钝、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可为死胎。
2.诊断要点
(1)具有以上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试管法凝血时间可延长,出血时间及血块退缩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P):PT比正常对照延长超过3秒是诊断本症的重要依据。自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KPTT延长有诊断意义。纤维蛋白原正常.其他:怀疑颅内出血可行头颅B超及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3.治疗
(1)病因治疗
1)避免产伤、缺氧和使用导致溶血的药物。
2)防止感染。
(2)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3)纠正贫血
1)急性期严重贫血输浓缩红细胞,抗心衰,利尿。
2)急性期后补充叶酸,维生素E等造血物质。
(四)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
新生儿期见于:①先天性纯红细胞生成障碍。②难治性铁幼粒细胞贫血综合征,25%生后即有贫血,50%生后6个月发病,90%生后1岁发病,常合并先天畸形。
1.临床表现
进行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心力衰竭,多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贫血及出血顷向。
2.诊断要点
(1)具有以上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中度贫血,网织红细胞2%。
2)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3)骨髓检查:红细胞系增生减少或极度低下,粒细胞系和巨细胞系正常。
3.治疗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mg/(kg.d),分次口服,4周一6周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渐减量。
(2)输血维持血红蛋白70g/L,反复输血可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予输注去铁敏20mg/(kg·d),同时加用维生素Co
(3)脾切除需长期反复输血的脾功能亢进患儿,切脾后可减少输血次数。
吴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