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你找对原因了吗
2021-8-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贫血是个不折不扣的“冷面杀手”
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女性朋友,她们年纪并不大,却表现出怕冷、肤色无华、头发枯黄易折、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还容易头晕耳鸣……所有这些症状都是贫血向她们发出的警报!
贫血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并因此带来诸多健康问题:
神经系统: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影响远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皮肤黏膜: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的脏器如皮肤、黏膜供血减少;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毛发干枯易折。
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气短。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萎缩,导致消化功能减低,出现腹胀、厌食、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
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影响睾酮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影响女性激素分泌导致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过多。长期贫血影响男女性欲,影响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免疫系统:贫血影响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影响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多发。
很多人觉得自己吃的很好,怎么可能会贫血呢?
贫血一般分为:
营养性贫血、巨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四大类。
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血色素合成不足。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病。
营养性贫血还需营养干预
蛋白质:是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物质基础;
铁: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大约60%左右的铁都分布在血红蛋白中。
铜:微量元素铜在维护正常造血机能方面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运输,二是可在肝脏内合成铜蓝蛋白从而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铜缺乏也可以成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间接原因;
维生素E:维生素E能促进红细胞的合成,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如果缺乏可致红细胞膜受损,红细胞寿命缩短;
叶酸、维生素B12:是影响红细胞成熟和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营养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骨髓中幼红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成熟受阻,不成熟的红细胞增多,同时引起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据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世界儿童状况”资料估计,全世界有近20亿人患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隐性饥饿之一,之所以称为隐性饥饿,就是因为铁缺乏不易被觉察;只有达到相当程度的铁缺乏,使造血系统受到影响,不能完成人体正常氧和养料的运输,才表现出疾病的症状——贫血。从铁缺乏到贫血发生可有数月的过程,但对健康的影响却已早早开始。铁缺乏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健康挥舞着“屠刀”,所以是个不折不扣的“冷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过去20年来,全球贫血患病率一直未降低。因此,即使在今天,防治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依旧任重而道远。
专家支招
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直接方法是增加膳食铁的摄入量,主要是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蔬菜中含铁量不高,且生物利用率低。通过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改善缺铁性贫血,但同时会带来能量、脂类过量的问题,因此补充铁的膳食一定要适量。当缺铁严重并且日常膳食无法补充足够的铁时,可适量服用铁补充剂,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2。
小知识
铁的作用:
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合成,缺铁易导致贫血;
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促进抗体的产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