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用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及并

2019-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史密斯导读]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全称为:血红蛋白β链(血液)-N-(1-脱氧果糖-1-基)血红蛋白β链。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诊断糖尿病的优点

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稳定产物,其具有以下优点:

离体样本稳定,常温可稳定24h;

生物学变异小,在2.0%以内;

无需空腹,可任意时间采血;

相对来讲不受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有国际公认的参考体系,可以监测其结果的准确性;

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好于血浆(清)葡萄糖。

所以,HbA1c的测定能满足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需求。

“糖化正常,血糖就正常”,这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医生中都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实际上,糖化血红蛋白(GHb)虽是临床上判断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是否达标也同样重要,各有优势。

与随机血糖相比,GHb检测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稳定性更好,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而血糖能反映即时情况,尤其通过多点血糖监测(血糖谱)可反映患者全天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

HbA1c正常值为4%~6%,其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年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指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制订调控目标,高龄者应适当放宽控制目标。

不应忽略的是: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不受某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即使在一天当中患者血糖忽高忽低,一段时间平均下来的HbA1c却可能正常。

有些临床大夫认识也存在误区,以为糖化正常就没事儿,没有向病人强调定期监测血糖的必要性,结果很多患者未能及时根据血糖情况进行降糖治疗方案调整,因血糖大幅波动而造成各种严重并发症。

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

采用HbA1c进行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筛查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且在不同人群及不同HbA1c切点均提示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正式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年WHO发布报告,推荐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HbA1c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手段,6.5%为诊断糖尿病的临界值。同时,HbA1c6.5%并不能排除经血糖检测诊断的糖尿病。

目前,美国、欧盟、澳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将HbA1c列为糖尿病的监测和诊断指标。但HbA1c筛查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尚需进一步确立。由于HbA1c存在种族差异,中国人群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可能有别于国外标准。

目前基于社区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HbA1c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比研究以及HbA1c与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成人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2%~6.4%,以6.3%的证据为多,低于ADA和WHO发布的HbA1c≥6.5%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我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年版)》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建议将HbA1c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在4.0%~6.0%的医院,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为了保证HbA1c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各级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HbA1c测定,对结果产生影响。

干扰因素包括:血红蛋白病、衍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及药物等。有些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方法学特异),而有些干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克服(非方法学特异)。

实验室应知晓HbA1c测定存在的干扰因素,某些患者人群可能需要用某种特异的HbA1c测定方法或不适宜采用HbA1c来反映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不同分析系统干扰因素是不同的,相关医务工作者应知晓所用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如:变异血红蛋白HbE和HbD对一些离子交换HPLC法有干扰,但对层析法没有干扰;HbS和HbC会干扰一些免疫法和个别离子交换HPLC法。

总结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和葡萄糖持续的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可反映近2~3个月体内血糖水平,其形成过程缓慢且不可逆。

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速率与血红蛋白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其生物学变异性小,性质较稳定,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较静脉血糖更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为诊断、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等提供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7%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因此,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三诺基层医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怎样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cs/17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