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2019-7-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医脉通现场报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次ADA大会上有很多中国专家学者的壁报入选,我们将对其中一些进行编译整理。今天的壁报为-P,内容来源于医院内分泌科,内容如下。
以往的研究证明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用来反映血糖控制水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动态血糖监测数值得到自我血糖监测(MBG)平均血糖值,然后利用模拟公式推测出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呢?如果我们用模拟公式估计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和实际糖化数值非常接近,那么这个技术就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拟合公式得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估糖化数值,然后比较非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预估糖化值和实测糖化值的匹配程度。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年7月至年12月期间在医院内分泌科进行回顾性连续血糖监测系统(ipro2)检查的T2D患者,排除了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及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利用iPro2进行72小时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后,利用拟合公式得到估算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同时通过高效液相法测定患者的HbA1c值。iPro2数据中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可用于评估血糖波动。
从动态血糖监测数据中可以得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利用MAGE可以得到的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亚组间估算糖化值与实际HbA1c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该研究一共纳入42例T2DM患者,平均年龄为54.48±13.47岁,糖尿病病程为8.71±6.34年,自我血糖监测平均血糖值为7.28±1.06mmol/L,实际检测糖化为6.66%±1.06%,评估糖化为6.20%±0.66%。估算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实测糖化血红蛋白值之间相关性,按照MAGE由低至高的四分位亚组进行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70,P=0.;0.63,P=0.;0.56,P=0.;0.58,P=0.06。
研究结论
因为由动态血糖监测数据估算的糖化值与检测的糖化值间的相关性受血糖波动影响;因此,对于血糖波动大的人群来说,并不适用这个公式来评估患者糖化数值。
医脉通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