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表格总结版
2016-12-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药圈stupid宇整理第七章的内容:药效学表格总结!
药物的基本作用(例子)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有高低之分
洋地黄对心脏的高选择性
有时与剂量有关
阿司匹林小剂量抗血小板;大剂量解热镇痛抗炎
药物对受体作用的特异性与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不一定平行
1、青霉素特异性和选择性都强
2、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受体,但选择性作用不高
不同器官的同一组织,也可产生不同效应
肾上腺素舒张骨骼肌血管平滑肌,而收缩内脏平滑肌
效应与分布有关
碘集中在甲状腺
药圈会员整理链霉素治疗尿路感染
药物的治疗作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例子)
对因治疗
消除原发致病因子
1、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
2、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3、补充疗法(替代疗法)
对症治疗
改善患者疾病的症状
1、解热镇痛药降低体温
2、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
3、抗高血压药降压
第二节:药物的剂量与量效关系
量反应
药理效应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数表示
血压、心脏、尿量、血糖浓度
单一生物个体
质反应
药理效应用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示
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睡眠与否
一个群体
量效曲线:以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S型曲线
斜率
斜率大,药量微小改变可引起效应的明显改变,反之亦然
最小有效剂量(阈剂量)
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药量;也有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
最大效应(Emax)/效能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
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剂量或浓度
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半数有效量(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试验动物死亡的量
治疗指数(TI):LD50/ED50
安全范围:ED95和LD5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安全(较好的指标)
第二节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记忆分类及大点)
作用机制的分类
1作用于受体
胰岛素、阿托品(M)、肾上腺素(α、β)
2作用于酶
1、抑制酶活性
依那普利(ACE)、阿司匹林(COX)、地高辛
2、激活酶活性
尿激酶、碘解磷定(激活胆碱酯酶)
3、影响代谢酶
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氯霉素(抑制肝药酶)
4、本身是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3离子通道
利多卡因(Na+通道)、硝苯地平(Ca2+)、阿米洛利(肾小管Na+)、米诺地尔(K+{开放})
4干扰核酸代谢
1、抗肿瘤药(伪品掺入/抗代谢药)
2、抗菌药(磺胺类、喹诺酮类)
3、抗病毒药(齐多夫定)
5补充体内物质
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作用机制的分类
6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氢氧化铝(抗酸药)、甘露醇(脱水)、二巯基丁二酸钠(重金属解毒)、硫酸镁(泻药)、右旋糖酐
7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体
解热镇痛药(影响前列腺素)、噻嗪类利尿药(抑制Na+—Cl-转运体)、丙磺舒(竞争肾小管分泌转运体{青霉素}{抗菌增效剂})
8影响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免疫调节药(左旋咪唑)、本身就是抗体/抗原(丙种球蛋白/疫苗)
9非特异性作用
消毒防腐药、蛋白沉淀剂、调节酸碱药、维生素等
药物作用与受体:钥匙与锁的关系
受体的特性
饱和性
数量有限
特异性
识别能力
可逆性
药圈会员整理灵敏性
与微量配体结合即可产生显著效应
多样性
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
受体的类型
G蛋提白偶联
M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DA受体、5-HT受体、前列腺素受体
配体/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N胆碱受体、氨基酸受体、GABA受体
酶活性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胰岛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酪氨酸激酶受体(生长激素与干扰素受体)
细胞核激素受体
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A/D、甲状腺激素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学说:占领学说、速率学说、二态模型学说
受体作用的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细胞内)
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药物等
第二信使(胞浆内)
最早发现的第二信使是环磷酸腺苷(cAMP)
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
第三信使(细胞核内外)
生长因子、转化因子—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肿瘤形成等
第二信使分类
1、环磷酸腺苷(cAMP)2、环磷酸鸟苷(cGMP)—作用相反
3、二酰基甘油(DG)和三磷酸肌醇(IP3)
4、钙离子
5、廿碳烯酸类(花生四烯酸)
6、一氧化氮(NO)—既有第一信使特征又有第二信使特征
受体激动药: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完全激动药(吗啡)
较强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
部分激动药(喷他左辛)
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反相激动药
苯二氮卓类
受体拮抗药: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竞争性拮抗药(阿托品)
可与激动剂竞争受体
非竞争性拮抗药
与受体结合牢固
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分类、例子)
药物方面因素
1药物理化性质
1、青霉素水溶液不稳定2、维C/硝酸甘油易氧化3、肾上腺素/去甲肾/硝普钠/硝苯地平易光解
2药物的剂量
1、随着剂量增加,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2、西地那非—“蓝视”3、安全范围大的药物(磺胺、抗菌药等)采用“首剂加倍”
3给药时间及方法
总原则:饭前服用吸收好
1、胰岛素饭前注射、刺激性药物饭后服用2、肠溶片、缓控释制剂整片吞服
4疗程
耐受性
连续反复用药后,集体对药物反应性逐渐降低
耐药性
连续反复应用化学治疗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
完全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万古霉素+利福平
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成瘾性):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中断用药出现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性(习惯性):精神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停药有继续的欲望
药物方面因素
5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
1、以生物等效性为标准评价不同剂型或厂家的制剂
2、缓释制剂(一级速率释放,恒速),控释制剂(零级速率释放,恒量)
3、临床优先选择:口服制剂
给药途径
1、口服给药:大多数药物的给药方式,但有受过效应
2、肌内注射吸收速率:水溶液混悬液油溶液
3、起效快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口服给药贴皮给药
机体方面的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
儿童(14岁):1、对中枢药物敏感:氨基糖苷类—耳毒性2、肝肾发育不全:氯霉素—灰婴综合征3、水盐调节能力差:利尿药—水盐代谢紊乱4、影响骨骼牙齿: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老人60岁:代谢排泄功能降低,耐受性差,药量一般低于成年人
体重
科学给药剂量:体表面积为计算依据
性别
女性用药考虑”四期”:月经、妊娠、分娩、哺乳
1、经期、妊娠慎用:泻药、刺激性强的药物
2、妊娠期易致畸:四环素类、抗代谢药、烷化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凝血药、抗癫痫药、一些激素
3、孕妇禁用吗啡
4、哺乳期禁用:卡那霉素、异烟肼
精神因素
精神状态
不卑不亢
心理活动
1、多发生在慢性、功能性、精神性及轻症疾病中
2、易受环境影响。与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此先入为主、从众心理
3、安慰剂对照试验排除精神因素的影响
疾病因素
肝脏疾病
1、首选无需肝活化的药物(氢化可的松、卡托普利)
发热
氯丙嗪同时降低发热者和正常人的体温
此外还有
心脏、肾脏、胃肠、营养不良、酸碱失调、电解质紊乱(K+协助胰岛素起效)
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
1、不同种族药物代谢酶、对不同药物反应不同
2、乙酰化代谢:异烟肼(中日快,白种人慢)
特异质反应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服用伯安奎、磺胺类、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是,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2、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者不能服用硝酸酯类、磺胺类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个体差异
1、弱代谢型-强代谢型2、高敏-低敏
种属差异
新药试验趋向采用“专家式”发热或热原检查—家兔
时辰因素
1、胃液8ampH最高,茶碱吸收好
2、肾上腺皮质激素8am分泌高峰(8AM给药)
3、镇痛药白天效果好
4、西咪替丁夜间效果好
5、氨基糖苷类毒性/青霉素过敏反应—夜间严重
生活习惯与环境
1、吸烟/饮酒:肝药酶活性增强
2、饮茶影响药物吸收
3、低蛋白饮食:肝药酶活性降低
4、高蛋白饮食/菜花/圆白菜:氨茶碱、安替比林代谢加快
第五节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
药圈会员整理药动学方面——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pH:
酸酸碱碱促吸收
离子
1、四环素+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2、考来烯胺(阴离子交换树脂)与酸性药物形成难溶性复合物,阿司匹林、洋地黄毒苷、地高辛、保泰松、华法林、甲状腺激素等
胃肠运动
1、丙胺泰林/阿托品延缓胃排空
2、甲氧氯普胺/泻药促进胃肠运动
肠吸收
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环磷酰胺等能损害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吸收不良
间接作用
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可减少维生素K的合成,从而增加口服抗凝药的抗凝血作用
药动学方面——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结合性药物特性:1、不呈现药理活性2、不能通过血脑屏障3、不被肝脏代谢灭活4、不被肾脏排泄。
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起作用
药物间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没竞争上的药物的游离型增加,容易中毒。举例: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药物相互作用续
改变组织分布量
一些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能改变组织血流量:1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肝脏血流量,减少率多卡因在肝脏的分布,减少代谢,血液中增多2、异丙肾上腺素与之相反。
药动学方面——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药酶诱导剂
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螺内酯、灰黄霉素、水合氯醛、尼可刹米
肝药酶抑制剂
氯丙嗪、氯霉素、西咪替丁、异烟肼、丙咪嗪、哌醋甲酯、甲硝唑、红霉素、咪康唑
药动学方面——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
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不能被滤过,游离型可以被滤过
肾小管分泌
主动转运—载体:酸性药物载体和碱性药物载体
1、丙磺舒阻碍青霉素排泄2、呋塞米妨碍尿酸3、阿司匹林妨碍甲氨蝶呤4、双香豆素/保泰松妨碍氯磺丙脲
肾小管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为主),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
酸碱碱酸促排泄
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
1+1=2
1、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2、利尿药+各类抗高血压药3、阿司匹林+可待因
注:氨基糖苷类间不合用——毒性增加
增强作用
1+、磺胺甲唑+甲氧苄啶(SMZ+TMP)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3、三联疗法—克拉霉素抑制奥美拉唑代谢
1+、可卡因增强肾上腺素作用2、排钾利尿药增强洋地黄和抗心律失常药毒性3、补钾加重螺内酯及ACEI的高钾血症
曾敏作用
某药物是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物敏感增强:钙增敏剂
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拮抗作用
生理性拮抗
两个药物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受体:组胺—肾上腺素
组胺:支气管收缩、扩血管肾上腺素:支气管扩张、收血管
药理性拮抗
同一受体的激动药—拮抗药
1、组胺激动药和拮抗药2、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
其他拮抗
A、相减作用:克林霉素—红霉素(竞争结合靶位50S亚基)
B、化学性拮抗:肝素+鱼精蛋白(正负电荷反应)
C、生化性拮抗:苯巴比妥(肝药酶诱导剂)加速避孕药代谢
D、药物输送机制被拮抗:
E、脱敏作用
其他典型举例
维生素K-华法林糖皮质激素-降糖药咖啡因-催眠药抗精神病-左旋多巴
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
体外筛查
根据体外代谢数据预测
根据患者个体间差异预测—遗传基因的差异是构成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因素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