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道出血筛查中
2016-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作者:王大光杨晓枫张进华
医院
提要
分别用血红蛋白免疫法与转铁蛋白免疫法对40例健康者及8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2例,胃癌6例,下消化道溃疡34例及直、结肿瘤9例。血红蛋白单克隆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9%、66.7%、32.3%、77.8%;转铁蛋白单克隆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9%、83.3%、47.1%、88.9%;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即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7.5%、%、55.9%、%。说明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便潜血试验是美国最常使用的结直肠癌筛查试验,也是目前惟一通过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可以降低结直肠癌所致死亡危险的检查。化学法(匹拉米洞法)检测便潜血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且受饮食影响,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显著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检出率[1]。作者为探讨转铁蛋自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做了以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本院81例经内窥镜检查证实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2例,胃部肿瘤6例,下消化道溃疡及肿瘤43例,40例健康者为我院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者。
单克隆血红蛋白检测采用“血红蛋白”便潜血试剂盒(批号),单克隆转铁蛋白检测采用“转铁蛋白”便潜血试剂盒(批号),均由万华公司生产。
结果判断:其中任何一项检测阳性即为阳性。
2.结果:健康者与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检出结果见表l。40例健康者中1例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检测均阳性。
3.讨论:有文献报道,健康者每日胃肠道生理性失血量为0.6ml,大于2ml即属于病理性出血[2]。由于免疫学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在健康者和服用刺激胃肠道药物后都有可能造成假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约有40%——50%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能由血红蛋白免疫法检出。原因是:①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经过消化酶降解或消化殆尽,已不具有原来免疫原性;②过量大出血而致反应体系中抗原过剩出现前带现象;③患者血红蛋白的抗原与单克隆抗体不配[3]。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在健康人粪便中几乎不存在,转铁蛋白在肠道内抗菌能力强,稳定性高于血红蛋白,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比值为51:1,粪便中的比值约5:1。研究表明,转铁蛋白与粪便混悬液在37℃孵育4h后,其抗原活性无明显变化,而血红蛋白抗原活性已丧失65%,由于转铁蛋白在肠道内的自身稳定性及抗菌能力都强于血红蛋白,所以可以克服被检标本中血红蛋白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而被分解或破坏后出现的“假阴性”结果,提高阳性检出率。
本结果表明,下消化道溃疡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均较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受肠内细菌的作用,一些血红蛋白被分解;另一方面出血呈间断性,且出血不均匀地分布在粪便内,患者在留取标本时没有多部位取样。因此,欲提高阳性率,必须遵照操作规程连续3d采集标本,并多部位取样。实验室也要对标本多点采样做检测。数据显示,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用转铁蛋白及两法联合检测还是能提高阳性检出率的。对于胃部肿瘤及直、结肠肿瘤患者,应用两法联合检测阳性率均达到%。如此高的阳性率是作者没有预测到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处于中晚期,肿瘤部位持续出血;另一方面,对于血红蛋白法检测阴性的标本应用转铁蛋白法和联合检测法有效的提高了检出率。试验过程发现,胃部肿瘤组及直、结肠肿瘤组各有l份的标本转铁蛋白阴性而血红蛋白阳性,这符合约10%的患者呈现转铁蛋白值较低的现象[4]。已知遗传性无转铁蛋白血症、各种恶性疾病、炎症为主的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转铁蛋白低下,所以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转铁蛋白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临床检验杂志》,,2l:83-84.
2石品、赵连爽、祁虹等,便潜血单克隆抗体法与联苯胺法的对比试验,《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6:.
3冼永明.三种类便隐血试验的比较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9:.4
摘自: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年6月第8卷第6期
免责声明:本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治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