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周末测试卷一及解析

2021-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1.A.食物中的铁以二价铁为主

B.肠黏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D.体内铁蛋白中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E.血红蛋白中的铁为三价铁

参考答案:B

解析:食物中的铁状态有二价铁及三价铁。铁主要经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入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二价铁。故A、C、D、E不对,故答案选B。

2.男,36岁.间断性上腹部疼痛6个月,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个月.化验血常规:红

细胞3.2xl/L,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5.4xl09/L,血小板×l09/L;粪便隐血(+).胃

镜检查为溃疡病.下列检查对贫血类型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血清总铁结合力

D.MCV、MCH

E.网织红细胞

参考答案:B

3.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参考答案:B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血清铁低于8.95y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y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小于15%0故选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

4.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

A.慢性失血史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诋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参考答案:E

解析:关于铁代谢的检查,骨髓可染铁是反应体内贮存铁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如15%提示贮存铁减少,细胞外铁也减少。故选Eo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不只包括缺铁性贫血,还有铁粒幼细胞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和血清铁降低通常在IDA期才出现,而且在慢性炎症性贫血时也会有此表现。故不能作为最肯定的依据。

5.双下肢对称性紫癜伴荨麻疹者常见于

A.过敏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激素性紫癜

D.血小板减少

E.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参考答案:A

解析:过敏性紫癜的典型皮疹是四肢伸侧对称分布的略高出皮面的紫癜,由于系过敏性疾病,可发生荨麻疹,故本题选A。其余各选项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度疹系血小板减少引起,典型皮疹是皮肤黏膜淤点、淤斑,通常分布不均,不伴荨麻疹,故不选B,Do激素性紫癜见于长期、大量应用皮质激素的患者,系由于激素增强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患者的皮肤及结缔组织易出现萎缩,血管壁脆性增高,如有外力作用可引起出血,以淤斑为主,且不伴荨麻疹,不选Co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由于血小板功能缺陷可引起皮肤紫癜,但不伴荨麻疹,不选E。

6.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的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病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慢性病性贫血

参考答案:D

解析:贫血分三大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贫)、失血性贫血。溶贫分为:①红细胞内在异常:包括膜结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和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己糖激酶缺乏症等)以及血红蛋白合成缺陷[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②红细胞外在因素:包括免疫性疾病,如由被动获得性抗体引起者RH、A或B同种免疫性溶血;主动产生抗体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还有非免疫性因素,如药物、化学物质、毒素或物理、感染因素引起的溶血.答案:A、B、C都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故选D。

7.不属于小细胞性贫血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慢性感染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参考答案:E

解析:小鲴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MCHC32%,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属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答案:A、B、C和D都是小细胞贫血,故选E。

8.口服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待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的时间是

A.3~7天

B.1~2周

C.3~4周

D.4~6个月

E.6个月~1年

参考答案:D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

(2)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应注意,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会抑制铁剂的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正确答案分析:由以上分析,结合选项,选择D。备选答案分析:其余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是历年考试重点需牢固掌握。须注意其用药有效及停药指标。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红细胞破坏过多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造血原料缺乏

E.红细胞内在缺陷

参考答案:A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功能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其主要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故选A。

10.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最常见的感染是

A.败血症

B.肠道感染

C.尿路感染

D.上呼吸道感染

E.皮肤感染

参考答案:D

解析:与往年试题比较,单独考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往年未出现过。

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①贫血: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j降、活动后气短等。②感染: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易控制,很少持续1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其次为牙龈炎、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而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少见。常见感染菌种为革兰阴性杆菌和各类球菌。③.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步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有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正确答案分析:由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最常见的感染是上呼吸道感染。备选答案分析:同解析。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历年考试重点需牢固掌握。须注意其于重型的区别。

11.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

A.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B.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D.骨髓中巨核细胞减低

E.骨髓中非造血细胞减低

参考答案:D

解析:再障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的程度不一定平行,重型再障的血象降低更为严重。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象:骨髓穿刺物中骨髓小粒很少,脂肪滴增多。一般多部位穿刺呈增生不良,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12.下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中,属于免疫抑制的药物是

A.司坦唑醇

B.达那唑

C.丙酸睾酮

D.环孢菌素A

E.安雄

参考答案:D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支持疗法指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设法去除,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孢素等。促造血治疗有雄激素如司坦唑醇等,能促进造血,以及造血生长因子,还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故选D。

1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特异性的诊断依据为

A.红细胞寿命缩短

B.Coombs试验(+)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D.Hams试验(+)

E.网织红细胞增高

参考答案:D

解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特异性的诊断依据包括酸溶血试验(Ham试验)、蔗糖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其中酸溶血试验(Ham试验)特异牲高,敏感性略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故选D。A.答案:E是溶血的表现,不具有诊断意义,故不选;Coombs试验(+)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故不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不具有特异性,故不选。

14.某男性患者,Ⅱ3岁.食蚕豆后突感畏寒,发热,皮肤发黄.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0.15,尿胆原阳性,胆红素阴性.对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总胆红素测定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骨髓检查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参考答案:E

解析:通过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考核区别诊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对本病最重要的检查。经提供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患者首先考虑为溶血性贫血。在病史中述及食蚕豆后诱发本病,故本病的最大可能为蚕豆病,主要原因为G6PD缺陷所引起,其实验室诊断应选E,即高铁蛋白还原试验。考生中有较多答B,主要原因是未与食蚕豆诱发本病的病史结合考虑,或不了解所述各种检查方法的用途。

1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最特异的诊断性检查是

A.热溶血试验

B.蔗糖溶血试验

C.酸溶血试验

D.荧光斑点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参考答案:C

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考虑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和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蔗糖溶血试验阳性见于巨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IHA等,可以作为PNH的筛选试验,如果为阳性,作酸溶血试验,此法特异性较高,故选C。

(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正细脆正色素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6.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

参考答案:D

17.慢性失血造成的贫血表现为

参考答案:C

(18~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出血

B.贫血

C.明显脾肿大

D.发热、贫血、出血

E.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18.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参考答案:E

1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是

参考答案:C

解析:急性白血病时骨髓中因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正常造血受抑制而出现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和发热,器官和组织浸润而出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题应选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浸,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多汗等代谢亢进表现及因脾肿大左上腹不适,脾脏明显肿大,常呈巨脾。故题应选C。

(20~21题共用题干)

男,28岁.头晕、乏力1个月,发热伴牙龈出血l周.查体:T38℃,皮肤见散在出血点,舌

尖有一血疱,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胸骨有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Hb95g/L,MCV88fl,WBC30xl09/L,Pltl6xl09/L.

2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巨幼细胞贫血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根据体征: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痛、脾肿大;实验室检查:Hb、MCV、Plt降低,白细胞增高。应首先考虑为急性白血病。故本题选C。

21.导致该患者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

A.咯血

B.尿血

C.眼底出血

D.消化道出血

E.颅内出血

参考答案:E

解析:急性白血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颅内出血常是致死原因。故本题选E。

22.高热伴皮肤淤斑1周,查体:T39℃,胸部和下肢可见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黄染,胸骨压痛,右下肺可及少许啰音,心率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检查:Hb75g/L,WBC2.8xl09/L,Plt20×/L,骨穿示增生极度活跃,见大量细胞胞浆内有粗大颗粒,易见Auer小体,有的呈柴捆状,POX染色阳性和强阳性,最可能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D

解析:患者高热、皮肤淤斑、胸骨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减低、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胞浆内有粗大颗粒,Auer小体(M1_3)、POX染色阳性,因此考虑为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备选答案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POX染色阴性,而一般有肝脾大。因此徘除。AL尤其是M4和Ms,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NSE染色急单(+),能被NAF抑制。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发病率较低,原始巨核细胞形态多不典型,主要靠电镜及免疫分型进行诊断,骨髓病理活检: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原幼巨多见,原始巨核形态不一,呈多形性,胞浆量少,胞浆突起易见,核圆形或不规则,核仁明显。网状纤维增多。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是历年考试重点需牢固掌握。

23.女性,30岁.发热伴牙龈出血三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3cm,胸骨压痛(+),血红

蛋白70g/L,白细胞l4.0xl09/L,血小板35xl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62,为进一步诊断,应首选哪项检查

A.染色体核型分析

B.细胞化学染色

C.血清铁测定

D.血细菌培养

E.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参考答案:B

解析:临床发热、出血、胸骨压痛,外周血WBC升高骨髓原始细胞62%30%,诊断ALo细胞化学染色主要用于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

24.男,35岁.1周来乏力、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化验Hb65g/L,WBC3..xl09/L,分类见

原幼细胞,plt35xl09/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80%.POX染色部分呈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NAF可抑制.该例急性白血病最可能的FAB分型是

A.M1型

B.M2型

C.M3型

D.M4型

E.Ms型

参考答案:E

解析:该青年男性病人,急性发病呈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见原始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30%,诊断急性白血病肯定。原始细胞的POX染色部分呈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说明原始细胞为单核细胞,因此,FAB分型应该是Ms型,即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25.男性,30岁.因头晕、乏力,伴皮肤出血点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见牙龈增生,肿胀,血常规发现Hb86g/L,WBC5.0xl09/L,血小板24xl09/L.骨髓中原始细胞占45%,POX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阳性,NAF可抑

制.诊断急性白血病,最可能的类型是

A.淋巴细胞性

B.粒细胞性

C.单核细胞性

D.粒单核细胞性

E.巨核细胞性

参考答案:C

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以通过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鉴别。POX柒色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阳性,NaF可抑制,表明本病是急陛单核细胞

白血病,故选C。

(26~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氨甲蝶呤

B.阿霉素

C.DA方案

D.环磷酰胺

E.VP方案

26.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C

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答案:APL患者可使用全反式维A酸(ATRA)诱导分化口服治疗直至缓解。ATRA联合其他治疗可提高CR和DFS,同时降低“维A酸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E

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方案为VP(长春新碱、泼尼松)。对VP无效或白细胞计数很高(50xl09几)、T细胞型者加用柔红霉素(DNR)或门冬酰胺(L-ASP),组成DVP或DV-LP方案;L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采用高剂量(HD)MTX加(HD)CHOP方案。

(28~30题共用题干)男性,20岁.发热2周,体温38.℃-39℃,检查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0.5cmxl.5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l0xl09/L,血小板25xl09/L.

28.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部X线片

D.骨髓象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参考答案:D

解析:据患者临床表现应怀疑白血病,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29.此患者在治疗3同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Kern/g征(+),应采取治疗方案

A.应用广谱抗生素

B.链霉素、雷米封、利福平联合治疗

C.化疗十鞘内注射MTX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十先锋霉素

E.输血小板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于治疗后缓解期。治疗应予化疗+鞘内注

射MTX。

30.此病人在发热、头痛、呕吐第2日做脑脊液检查,最可能的发现为

A.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高

B.细菌培养阳性

C.脑脊液发现结核杆菌

D.脑脊液蛋白量显著增高、糖定量减低

E.脑脊液白血病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E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检查可见白血病细胞。

31.脾肿大最显著的疾病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D

解析:脾轻度肿大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一般质地柔软。中度肿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质地一般较硬。脾高度肿大、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表面有囊性肿物者见于脾囊肿。题干中要求脾肿大最显著的,故选D。

(32~3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B.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C.低热、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切口不愈合

D.低热、贫血、巨脾

E.贫血、发热、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32.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为

参考答案:B

3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是

参考答案:D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期,满足下列一条即可诊断:①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甚至昏迷;②脑神经受损表现;③脑脊液压力fflfflH20;④脑脊液WBC/L或PRmg/L;⑤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故题选Bo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病人常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而被发现血象异常和脾肿大而进一步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脾肿大较为突出,就医时可迭脐或脐以下,疾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可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故33题选D。

3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见于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类白血病反应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淋巴瘤

参考答案:B

解析:类白血病反应,常并发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并有相应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数可达50xl09/Lo粒细胞胞质中常有中毒颗粒和空泡。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不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强阳性。Ph染色体阴性。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大多正常。原发病控制后,类白血病反应亦随之消失。故选B。

35.男性,38岁.1个月来乏力,食欲差,左上腹胀痛.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l.cm,

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xl09/L,血小板xl09/L,白细胞分类: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首选治疗

A.羟基脲

B.三代头孢

C.脾切除

D.DA方案

E.保肝治疗

参考答案:A

解析: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不支持感染,结合脾肿大,白细胞显著增高,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应考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治疗应选用羟基脲。

36.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血液学缓解的首选药物足

A.白消安

B.羟基脲

C.靛玉红

D.α干扰素

E.环磷酰胺

参考答案:B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对白细胞淤滞症的紧急处理是白细胞单采并用羟基脲。故选B。白消安是一种烷化剂,作用于祖细胞,可使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靛玉红和环磷酰胺仅在羟基脲和白消安无效时才考虑使用。0名床与实验室结合的i临床诊断工作,单纯靠记忆是较难回答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应是A,因90%以上的慢粒病人可出现Ph柒色体,但也可见于粒、红、巨核及单核细胞等,所以“Ph染色体仅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答案A。

.不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是

A.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5%

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10%

C.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D.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减少

E.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增加

参考答案:A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时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10%,其余均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入加速期,故数据应牢记。

.对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对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细胞是R-S细胞。

.瞿奇金病特征性的热型是

A.间歇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周期性发热

E.不规则热

参考答案:D

解析: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周期性发热又称为回归热,见于霍奇金病: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等。故选D。

.骨髓中找到里一斯细胞,能帮助诊断的疾病是

A.霍奇金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A

解析:骨髓中找到里一斯细胞,能帮助诊断的疾病是霍奇金淋巴瘤。

.对于恶性淋巴瘤,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发热

B.恶病质

C.贫血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E.肝脾大

参考答案:D

解析: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其特征的临床表现。故选Do发热、恶病质、贫血、肝脾大均不是特征性表现。故不选A.答案:B、C、E。

.女,25岁.面色苍白、巩膜轻度黄染1周.实验室检查:Hb80g/L,WBC4.0xl09/L,

Plt60xl09/L,网织红细胞0.10;骨髓象呈幼红细胞增生;Coombs试验(+).首选的治疗措施应是

A.免疫抑制剂治疗

B.糖皮质激素治疗

C.输新鲜全血

D.输浓缩血小板

E.输洗涤红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治疗。根据患者面色苍白及黄疸表现可初步考虑为溶血性贫血,结合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骨髓象呈幼红细胞增生,Coombs试验(+),并合并血小板减少,故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输注洗涤红细胞等。其中首先治疗措施是糖皮质激素。故本题选B。

.血管壁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血小板增多

参考答案:C

.Henoch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中,除皮肤紫癜外,还有

A.关节肿痛

B.便血

C.尿血

D.视网膜出血

E.虹膜炎

参考答案:B

解析:Henoch犁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中,除皮肤紫癜外,还有便血。

.下列不符合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

A.关节肿胀

B.多发生于大关节

C.部位固定,非游走性

D.呈反复性发作

E.不遗留关节畸形

参考答案:C

解析:过敏性紫癜的特点:紫癜以双下肢及臀部多见,对称分布,大小不等,分批出现,部位不固定,常可高出皮肤表面,可伴有荨麻疹,可有轻微瘁感。可伴有关节痛、腹痛、腰痛、血尿、黑便等。故本题选C。

.男,25岁.四肢皮肤间断分批出现紫癜1个月,紫癜稍痒,略高出皮面,其余部位皮肤正常,既往体健.对诊断最无帮助的是

A.血小板计数

B.尿常规

C.粪便常规

D.束臂试验

E.骨髓检查

参考答案:E

解析:根据症状表现,该患者首先考虑为过敏性紫癜。血小板检查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尿

常规可判断肾脏是否受累,腹型过敏性紫癜时粪便常规可见潜血阳性。束臂试验见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及血管壁功能异常。故本题应选E。

.下列不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紫癜

B.恶心、呕吐

C.便秘

D.腹泻

E.便血

参考答案:C

解析: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有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肾炎、关节症状等,消化道症状以腹痛为突出表现,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常伴恶心、呕吐,约半数患者粪便隐血阳性,甚至出现血便或呕血,可有腹泻,但便秘少见,故本题选C。

.双下肢对称性紫癜伴荨麻疹者常见于

A.过敏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激素性紫癜

D.血小板减少

E.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参考答案:A

解析:过敏性紫癜是双下肢对称性紫癜,其他选项也可出现紫瘢,但无对称性。

.关于成分输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A.减少输血传播传染病的发生

B.治疗效果不如全血好

C.输血不良反应少

D.节约血液资源

E.便于保存和使用

参考答案:B

.输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为做好医疗服务,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当

A.使用全血

B.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输血要求

C.给所有手术患者输血

D.使用成分血

E.使用3天内采集的新鲜血

参考答案:D

解析:输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为做好医疗服务,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当使用成分血.答案:C太绝对,E不现实,A不必要,B不合理,故仅D正确。

.推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减少临床用血量

B.降低患者区疗费用

C.保护血液资源

D.减轻采供血机构压力

E.避免输血风险

参考答案:C

解析:推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最主要目的是倮护血液资源。

.对于曾有输血相关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病史的慢性贫血患者,输血时应首选的血液制品为

A.浓缩红细胞

B.悬浮红细胞

C.辐照红细胞

D.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E.新鲜全血

参考答案:D

.不需要使用1,射线照射来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血液成分是

A.新鲜冰冻血浆

B.浓缩血小板

C.单采血小板

D.洗涤红细胞

E.悬浮红细胞

参考答案:A

.女,25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以前输血时经常出现荨麻疹.该患者应选择输注的血液是

A.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

B.辐照红细胞

C.全血

D.悬浮红细胞

E.洗涤红细胞

参考答案:E

.男性,40岁.因患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入院准备做血液透析治疗.血红蛋白40g/L,血肌酐чmol/L,血钾7.6mmol/L.患者诉头晕、无力、心悸,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要输血,首选的血液制品是

A.全血

B.浓缩红细胞

C.红细胞悬液

D.洗涤红细胞

E.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参考答案:D

.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含量明显降低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V和因子Ⅶ

B.因子V和因子Ⅷ

C.因子II和因子Ⅷ

D.因子Ⅱ和因子X

E.因子Ⅶ和因子Ⅷ

参考答案:B

.应用下列哪一种血液制品无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

A.冷沉淀

B.浓缩血小板

C.白蛋白

D.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E.洗涤红细胞

参考答案:C

.一位体重60kg的女患者,因外伤引起急性出血约0ml,经手术止血并在应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补足血容量(血压已稳定)的基础上,宜输注下列何种血制品

A.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B.库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新鲜冰冻血浆

E.新鲜全血

参考答案:A

.男,35岁.体重80kg,因外伤引起急性失血0ml,给与补液扩容、手术止血,继而输血治疗.当开始输血5分钟左右时,患者突然寒战、发热、恶心,T39.5℃,BP70/50mmHg,尿液呈酱油色.此时该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可能是

A.过敏反应

B.输血传播细菌性感染

C.循环超负荷

D.非溶血性发热牲输血反应

E.溶血性输血反应

参考答案:E

.血液保护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术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B.减少失血

C.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D.自身输血

E.动员患者家属献血

参考答案:E

.患者,因慢性重度贫血而输注红细胞悬液.输血开始10分钟后,患者突然感到寒战,心前区压迫感,腰背剧痛,并出现呼吸急促,体温39℃,血压70/40mmHg,尿呈酱油样颜色.患者最可能发生了

A.细菌污染反应

B.溶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发热反应

E.循环超负荷

参考答案:B

解析:输血患者突然感到寒战、高热可能为输血反应或过敏,但是腰背剧痛,并出现呼吸急促,血压70/40mmHg,尿呈酱油样颜色为血红蛋白尿,均符合溶血所致表现,故选B。

.某患者输血后不久,即感心前区压迫感,腰背剧痛,寒战,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创口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可能是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E.枸橼酸中毒反应

参考答案:D

.男,46岁.因双眼脸及四肢无力入院.入院诊断:重症肌无力.决定给予血浆置换治疗.

在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出现面部瘙痒、潮红,胸部及四肢出现少量荨麻疹.体检:体温37.6℃,血压/65mmHg,该患者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为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细菌污染反应

C.过敏反应

D.溶血性输血反应

E.循环超负荷

参考答案:C

解析:作血浆置换治疗,置换过程中出现面部瘙瘁、潮红,胸部及四肢出现少量荨麻疹,考虑该患者可能出现的是变态反应。

.男,49岁.畏寒、高热4天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9℃,P次/分,R28

次/分,BP80/60mmHg.前胸部皮肤可见淤斑,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Hbl00g/L,WBCl5.6xl09/L,N0.85,Plt35xl09/L,PT20秒(对照12秒),纤维蛋白原l.l.g/L.应为该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是

A.新鲜冰冻血浆

B.普通冰冻血浆

C.悬浮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E.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参考答案:A

.男,28岁.体重60kg,患慢性贫血要求输血.查体:P90次/分,R18次/分,BP

/70mmHg.化验血Hb70g/L.此时经治医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A.输注全血ml

B.不予输血

C.输注悬浮红细胞1单位

D.输注洗涤红细胞1单位

E.输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1单位

参考答案:B

.女,50岁.因肝功能衰竭准备进行肝移植.其女儿的血型与患者AB.同型,要求给其母

献血.此时应对其女儿所献的血液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滤除白细胞

B.病毒灭活

C.辐照

D.反复洗涤

E.细菌检测

参考答案:C

.急性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首先应补充的是

A.全血

B.晶体液和胶体液

C.血浆

D.浓缩血小板

E.悬浮纽细胞

参考答案:B

.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胃酸分泌减少会引起

A.巨幼细胞贫血

B.脂肪泻

C.倾倒综合征

D.反流性胃炎

E.缺铁性贫血

参考答案:E

.红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所造成的贫血不包括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参考答案:D

.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参考答案:B

.在下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中,属于组织缺铁表现的是

A.头晕

B.眼花

C.心悸

D.异食癖

E.气短

参考答案:D

解析:属于组织缺铁表现的是异食癖。

.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肝脾肿大

B.淋巴结肿大

C.舌乳头萎缩

D.指甲变薄变脆

E.胸骨压痛

参考答案:D

解析: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指甲变薄变脆.答案:A、B与E为白血病体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是

A.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B.粒细胞分叶多

C.MCH=32pg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E.粒细胞左移

参考答案:D

解析: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2。

.反映体内贮存铁的可靠指标是

A.血清铁

B.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

C.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D.血清总铁结合力

E.血清铁蛋白

参考答案:E

解析:血清铁蛋白是体内贮备铁的指标,低于.t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故本题选E。

.-孕妇,26岁.妊娠7个月,贫血,头昏,纳差,Hb45g/L,RBC2.5xl/L,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其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稀释性贫血

D.维生素B12缺乏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参考答案:B

解析:本试题临床病历提供了该孕妇对造血原料需求增加及纳差的病史,其贫血原因应围绕病史思考。在血常规检查中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B”为首选。有部分人选择D,即维生素B12缺乏,但该病属大细胞性贫血,此属于记忆酌错误。

.男性,74岁.渐进性乏力伴面色苍白2个月.查体为贫血貌,有反甲,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次/分,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b79g/L,RBC2.82xl/L,MCV78fl,WBC5.0xl09/L,血小板22.0xl09/L,首先考虑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溶血性贫血

参考答案:A

解析:该患者系老年患者,隐匿起病,有贫血的表现和体征,肝脾和淋巴结不大提示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的可触性小。血象提示仅红系受累,中度贫血,MCV80fl,为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且老年人由于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缺铁,故选A。再生障碍性贫血多三系受累,且为正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也为小细胞性贫血,但该病系遗传性疾病,幼年即起病: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为正细胞性贫血,但多有黄疸、脾大,故不选B、C、D、E。

.女,38岁.发现贫血2个月.血清铁5ч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чmol/L,血清铁蛋白10чg/L,网织红细胞计数0.,血清铁饱和度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病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缺铁性贪血

参考答案:E

.女性,20岁.因皮肤紫癜1个月、高热、口腔黏膜血疱,牙龈出血不止2天住院.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40g/L,WBC2.0xl09/L,Pltl5xl09/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首先考虑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主要表现有发热,皮肤、黏膜出血,血常规示三系减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只有血小板一系降低,故不选D;过敏性紫癜表现为四肢伸侧高出皮面的皮疹,常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表现,故不选E;患者表现为三系减低,应该考虑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疾病,但该患者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关键是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急性白血病时骨髓增生明显甚至极度活跃,因此不选C;根据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且肝脾淋巴结不大,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大,由于患者急性起病,病情选展快,因此为急性再障,故选A。

.下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中,属于促进造血的是

A.环孢菌素A

B.麦考酚吗乙酯

C.甲泼尼龙

D.环磷酰胺

E.司坦唑醇

参考答案:E

.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病贫血

E.缺铁性贫血

参考答案:B

.下列可出现原位溶血的疾病是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G6PD缺乏症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异常血红蛋白病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参考答案:C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9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