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25天的宝宝亚硝酸盐中毒,竟与妈妈每
2021-6-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哪里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104/6623402.html
之前有一则新闻让很多新生儿的父母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大连市一位只有25天大的新生婴儿,出现了周身青紫等症状,医生检查后发现,宝宝血液呈现为蓝紫色,结合之前询问家长的病史等情况,综合考虑孩子为亚硝酸盐中毒。由于得到及时的抢救,宝宝目前脱离生命危险。
而导致宝宝出现这么严重问题的竟然是:家长使用井水冲泡奶粉,为了避免浪费,宝宝的妈妈也长期食用剩菜剩饭。
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又名肠源性青紫病,发生的机制是新生儿或婴儿食入含有大量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类的食物后,在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血红蛋白中的大量铁元素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无法附着氧分子,且阻碍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分子,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发生周身青紫的症状。
由于新生儿或婴儿胃酸过低,肠黏膜通透性较强,对食物的吸收完全并迅速,故发病时间短,症状显示快。
根据突然紧急发病、皮肤及黏膜出现青紫、呼吸困难与皮肤发绀不成比例等症状,结合伴有进食亚硝酸盐食物或药物史,即可考虑判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人体过多摄入亚硝酸盐的危害
如果短时间内经口摄入(误食或超量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则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当摄入量达到0.2-0.5g时可导致中毒,摄入量超过3g时可致人死亡。
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紫绀,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严重者意识朦胧、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医生提醒
许多家长在喂养婴幼儿过程中,不能合理食用蔬菜及使用饮用水是本病发病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重在预防!
喂养宝宝时,家长一定要注意
1
饮食安全
要提醒家中有适龄婴幼儿的家长加强注意饮用水水质;不给婴幼儿食用隔夜蔬菜或使用不新鲜、来源不明的饮用水。
另外用矿泉水、纯净水冲奶粉也是不对的哦!
因为纯净水与蒸馏水一样,不含杂质或细菌,也不含各种无机盐,缺少了普通白开水中含有的矿物质;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过多,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用矿泉水冲奶粉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
所以冲奶粉最好是用自来水,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奶粉建议温度,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既不会增加肠胃负担,也不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成分。
目前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并且自来水中的各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适中,不像矿泉水那么复杂,也不像纯净水那么单一。
如果担心自来水不卫生,可以安装过滤器,安装过滤器对净化水质有一定帮助,但是要注意定期清洗过滤器,且要将水烧开再使用。
注意,切忌用高汤冲奶粉,更不要在奶粉中额外添加其他维生素AD、DHA、钙铁锌等补剂,这样会破坏奶粉中原有的营养配比,加重宝宝肠胃负担。
还有冲调水量不精确,过浓或过淡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因为奶液的浓度会影响奶液的渗透压,按标准冲调的奶液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素,它的渗透压也在宝宝肠道能接受的范围内。
若冲调奶液过浓,会增加婴儿的肠道负担和肾脏负担,轻则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上火便秘,重则出现消化道疾病,加重肾脏负担,造成宝宝身体发育迟缓。
若冲调奶液过稀,奶液中的营养也会被稀释,尤其是对于1岁之前以奶为主的宝宝,长期食用稀释的奶液,宝宝容易对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出现营养缺乏,导致个头小、消瘦等情况。
每罐奶粉都有标注建议的冲调比例,尤其是对一平勺配多少毫升水量是有着明确说明的,不同品牌的冲调比例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家长在买回奶粉后,在冲调前应仔细查看,并按照奶粉罐上说明书的比例冲调。
一般奶瓶身上都会有水量刻度线,家长在倒水时可以将奶瓶平放在桌上,一边倒水一边观察水位线。
■正确冲调奶粉流程
1.冲调前洗净、擦干双手;
2.清洁消毒晾干奶瓶、奶嘴、搅拌棒等冲调用具;
3.烧开自来水,晾凉置标准水温范围;
4.注意观察自家奶粉罐子上的冲调水温、水量、勺数说明;
5.倒入标准的水量,再取标准平勺数奶粉倒入;
6.盖紧奶瓶后,双手握住奶瓶,正面顺时针搓动奶瓶帮助溶解;
7.冲完奶粉就及时将勺子放回罐中,关紧奶粉盖子;
8.喂奶前将奶液滴在手腕上测试温度,温度适宜即可给宝宝饮用;
9.即冲即饮,喝完及时处理奶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以备下次使用。
2
掌握知识
家长要提高科学育儿的意识,主动学习健康知识。不要主观意识去判断孩子够不够吃,吃没吃饱。购买奶粉渠道要正规。
如果是母乳妈妈,也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正常泌乳。如有多余奶量,储奶和二次加热时要注意安全卫生。
3
哺乳期妈妈更要注意
婴幼儿母乳喂养,建议哺乳期妈妈也要注意不食用隔夜蔬菜,及不吃含亚硝酸盐较多的食物。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一定要多一分“谨慎”,少一点“马虎”,孩子的健康可不是闹着玩的~
▍来源:医院等综合;图片:百度图片
点个在看,让更多家长都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