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多少为你分

2020-10-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721404.html

“都说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人判断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标准,我刚测了糖化血红蛋白是6.5%,达到了控制目标,如果平常测血糖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就合适?”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从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要求来说,每2-3个月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平时测量的血糖都能达到控制目标,才是真正的控制达标,仅仅依靠其中任何一个做判断都可能出现误差,为什么呢?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一种产物,由于这种结合产物非常稳定,只会随着红细胞的死亡而消失,而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20天,所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3个月来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不受饮食与运动的影响,短时间内血糖的升高不会使它升高,同样短时间内血糖的降低也不会使其降低,它只能反映一段时间以来的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波动。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

9%:血糖控制很差

日常血糖检测

糖尿病人日常血糖检测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后的2小时血糖,患者不可能做到天天检测、顿顿饭后测量,而每次检测出的血糖只能反映当时血糖的高低。由于这样的即时血糖会受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想反映一段时间以来血糖控制的好不好存在一定的难度。

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小于6.mmol/L控制理想;小于7.0mmol/L控制一般;小于8.0mmol/L控制不理想

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控制理想;小于0.0mmol/L控制一般;小于.mmol/L控制不理想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再来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日常血糖检测的关系。

虽然很多研究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了评判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其前提是日常血糖基本保持稳定而不能大起大落,否则就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但并发症仍然快速发生的后果,这是因为血糖的波动比单纯的高血糖有更大的危害性。

为了弥补糖化血红蛋白的这种不足,就会结合平常的血糖监测情况,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力争做到既了解一段时间以来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也知晓日常血糖是否存在大幅的波动,这就需要患者平时要测量即时血糖。

这样的标准设立,其实与其他国家的,我国的糖尿病指南或专家共识中的标准也都是大同小异的,其实对于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首先是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层管理,合理个性化设置血糖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大原则,就是在患者身体耐受的情况下,尽量的把血糖控制下来,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带来的健康危害。不管是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值设置到6.5%,7.0%,还是8.0%,都是为了最保证安全性,规避好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的控制好血糖水平,让身体获得最大的健康获益。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多久测量一次的问题,我们也建议结合自身情况来灵活掌握,比如有些朋友血糖控制情况良好而而且稳定,就没有必要过于频繁的去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在做好日常血糖监测的基础上,半年测量一次甚至一年测量一次,都是可以的;而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治疗方案还在建立调整过程中的糖尿病患者,或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其他疾病可能影响血糖水平的情况下,除了要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日常监测以外,也建议每隔3个月就要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合测定值,了解自身的血糖长期控制情况,根据控制情况,及时的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尽早的做好血糖的平稳达标控制,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糖尿病病程进展,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猜你还想看:

解读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型和2型糖尿病6大区别,其中一型非打胰岛素不可

梨、苹果、猕猴桃、桔子、柚子、大枣等秋季水果,糖尿病友怎么吃

2型糖尿病病程分五期,你在哪一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8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