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误差你掌握了吗2
2020-10-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1116/4518276.html
(7)提一下RDW吧。
RDW要结合RBC,HGB和MCV来说才有意思。我们都听说过,除外缺铁贫,MCV低者可提示地贫基因携带者。鉴别地贫和地贫基因携带者,有人认为,RBC正常,HGB减低,MCV减低,RDW增高,考虑缺铁贫;RBC正常,HGB减低或正常,MCV减低,RDW不增高,考虑地贫基因携带者。又有人认为,加入RDW一起判断,可能把大量静止性的,轻型的地贫携带者漏掉了,因此主张,典型的地贫携带者血常规为小红细胞,红细胞增多,不贫血,有如下规律:女RBC5.0,MCV80;男RBC5.5,MCV80即可考虑地贫携带者。没有阅读过相关文献,如感兴趣,推荐阅读张俊武,龙桂芳《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病》,曾益涛《人类血红蛋白》,南方医科大学徐湘民地中海贫血系列论文,广州妇幼保健院李东至、廖灿地中海贫血系列论文。地贫最终诊断还是依靠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分析。
(8)最后就是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CT,PDW
这个系列有点类似于红细胞,对于其意义探讨得不多。其中MPV每个血小板的体积,常用于鉴别PLT减低原因:MPV正常见于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减低;MPV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减低。还用用于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一般情况是MPV低不好,MPV高好。
说到这里,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基本讲完了。下面综合起来,分析一下前面说到的几个病例。
例1.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点),一定要注意观察片尾。就说这么多,上一张图。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
例2.冷凝集的血常规特点分析,如何发现冷凝集?严重的冷凝集,在缓慢倾斜试管时,可发现红细胞呈细沙颗粒状,更可怕的甚至有完全凝成一块巨大的血块,需反复摇晃方可散开。同时,也有一些外观难以察觉的冷凝集,这种主要在血常规特点中发现。先说冷凝集的发生原理,其是指血液中存在冷抗体,在血液离体后,温度下降时,该冷抗体可结合红细胞表面抗原,因此一个抗体可能结合数个红细胞,形成凝集。可见于白血病、淋巴瘤、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有此症状病人者,应注意保暖,防止血液淤积,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那么冷凝集有什么特点呢?根据上述原理,其鲜明特点是,RBC减低,伴随HGB不低,二者即为不一致,MCV增大(前面说的通过冷抗体结合红细胞形成的红细胞团导致脉冲增高),MCH,MCHC亦增大,HCT是换算指标,取决于RBC和MCV,一般常减低。一般水浴后上机结果可正常(符合临床),应注意拿出水浴箱立即上机,片刻不容耽误。极度严重者,可考虑离心两三次用生理盐水或稀释液等量置换血浆,再水浴再上机,一般可缓解,应注意操作引起的误差,吸出和加入的量不等可引起相关指标浓度变化,离心不到位可致血小板减低。是否得到缓解,主要看MCV、MCH、MCHC三者不再增高,即为缓解。
例3.标本离心后,可见血浆下层有絮状白色浑浊沉淀物,疑为纤维蛋白(实为冷纤维蛋白原),取其生化管亦可见血清中有白色浑浊沉淀物,应为冷球蛋白。两者水浴后均澄清。因此,WBC、PLT假性增高,是受冷纤维蛋白原(冷球蛋白)的干扰所致,为什么是这两者同时升高,正如前面所述,聚集的血小板主要是影响WBC,可以想象这种冷蛋白既不属于WBC,亦不属于PLT,当然会影响两者。对RBC有影响吗?当然也有,只是恰好这种冷蛋白的量,它的数量级主要是影响级的WBC和PLT,而不是级的RBC。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混淆冷凝集和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凝集一般仅指红细胞的凝集,而这三者同属于寒冷病。寒冷病是继发于原发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诊断疾病。
例4.解答HCT与HGB不一致,亦可在前面所述的WBC、RBC影响因素,HCT、MCV检测原理得到答案。因该患WBC达到40多万,.5×/L,镜下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此时WBC对RBC的干扰比较大,直接反映在MCV上面,大量的WBC导致了MCV的增高,此时的MCV不完全是RBC的MCV,而是受了WBC的影响,我们知道,WBC比RBC大,因此MCV增高。又因为WBC极高,在检测RBC时,WBC的数量级已经没有倍那么多了,因此RBC实际上也是偏大的,因此,HCT=MCV×RBC,后两者增高,HCT自然增高。所以HCT的结果是不准确的,而HGB相对准确,当然,此时的HGB因受高浓度的WBC干扰,比色光路受影响,所以HGB亦是增高的,但影响应该不是特别大,此时判断贫血程度还应亦HGB为主。至此,可以放心解答临床提出的疑惑了。
综上,以上例谈血常规检测的误差分析,其实这些误差在工作中并不占重要影响因素,但通过误差分析,可以更深刻理解血常规检测过程的每个环节和原理,对于分析异常血常规亦颇有裨益。实际工作中,还应理论联系实际,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