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糖尿病友这9项检查每年都要做
2022-8-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之所以可怕,在于高血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且累及全身。它们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而是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结果。因此,定期进行监测非常有必要,不仅有助于掌握病情,还可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监测项目一:血糖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监测频率建议
控制达标者:一周选一天测4次,空腹,三餐后2小时。控制未达标者:一周选一天测7次,三餐前后和睡前。
监测项目二: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为宜,不过不同情况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的水平也不同。
监测频率建议
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达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
监测项目三: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比较常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进展风险。
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应/80mmHg;
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可放宽至/90mmHg。
监测频率建议
建议家中常备血压计,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如已合并高血压,建议可每年做一次动态血压的检查。
监测项目四:血脂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脂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非常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mmol/L):<4.5
甘油三酯(mmol/L):<1.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男性>1.0
女性>1.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6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8
监测频率建议
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如已合并血脂异常,建议增加监测频率,每3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为宜。
监测项目五: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BMI是反映肥胖的指标,≥24.0属于超重,≥28.0为肥胖。
控制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任务。
监测频率建议
建议至少每个月测量1次体重和腰围。
监测项目六: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友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进行眼底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监测频率建议
确诊2型糖尿病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排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病变或轻度病变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重度病变者每3~6个月1次。监测项目七:尿微量蛋白/肾功能
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比较早,且不容易被发现。在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也就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一旦肾功能衰竭,即增加患者的致死率,因此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
监测频率建议
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应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
监测项目八:下肢动脉
研究结果显示,47.5%的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是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
监测频率建议
通过下肢动脉超声可及时确诊,并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50岁以上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友,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者,应该每年至少进行1次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监测项目九: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严重和治疗费用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
监测频率建议
每天自查足部是否有破溃或伤口,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
患病后定期去身体检查,糖尿病友们到底该查啥?不少人患上糖尿病后,知道自己该吃药、检测血糖、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但是往往有一点却忽略了,医院检查。那么,医院身体检查一次,需要检查哪些项目呢?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个事儿!糖化红血蛋白
三个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反映了过去三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它是评价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在治疗中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