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疾病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诱因
2016-1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作为一个推拿医生经常在门诊会遇到这样一类病人,他们来了有这样几类表现:
1.枕部颈部疼痛
2.斜颈及颈部活动受限
3.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血压升高
4.部分患者出现肌力低下和易跌倒症状
5.手部力握降低,行走无力。
单纯从这些症状上还不能准确判断这是什么疾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配合影像学资料来进行诊断,予以患者颈部CT或者核磁,还有就是X平片,当做过检查后,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在在CT和核磁检查下可以看见患者寰枢椎发生了病理性变化,如果是X平片,我们可以看见寰齿前间隙发生改变及寰枢椎出现受压。这样我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之后,我们就可以初诊患者所患疾病为寰枢椎不稳(通过影像学还可以追加“寰枢椎脱位”诊断)。
寰枢椎关节不稳属颈椎病的多发病,是上颈椎常见疾病,本病多发于长时间低头作业、打字,半躺看书、看电视等不良习惯引起,或因颈部受打击、先天性畸形、及局部炎症等因素造成;由于查找不到真正的病因多数患者认为是心脑血管疾患而到内科诊治,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致使眩晕,心悸等症状加重、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常常在这个时候容易被人忽视一个该疾病诱因--类风湿关节炎,大家或许会有一个误区类风湿性关节炎只是身体各种膝、掌、指等这类关节病变,但是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类风湿关节炎是类风湿因子导致关节滑膜炎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软骨和骨质的破坏,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验证我们的该疾病诱因诊断是否正确还可以做以下几种检查来判断:
1.血细胞沉降率大多数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尤其是在急性期。
2.血红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晚期病例则可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大多在8~10g之间。
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典型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
4.免疫球蛋白检查(IgM,IgG)大约70%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IgM异常,IgG多为阳性。
当我们做完这些检查验证了我们的诊断---寰枢椎不稳(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我们就可以对症进行治疗了,我大致为大家分享这样几类:
1.适用于椎体不稳程度较轻仅有颈或枕部疼痛患者
用颈椎支具固定颈部,限制其活动,同时加强项背肌力练习。卧床休息。免除颈部负重、严防颈部外伤。
2.相对于症状较重着者可予以类风湿性关节炎针对性药物,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能够阻止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在这里作为中医人还是比较推崇中成药的其中包括:
(1)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多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作用。雷公藤多苷30~60mg/d,分3次饭后服。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育龄患者慎用。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相关。服药后数日至2周即可明显改善关节症状,但是否可以阻止关节骨质破坏缺乏严格的对照研究。
(2)白芍总苷:从中药白芍中提取的苷类物质。常用剂量为mg,每日2~3次。毒不良反应小,其不良反应有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痛、纳差等。减量应用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白芍总苷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否可延缓骨破坏需要进一步研究。
西药则包括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通过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抑制细胞增殖。同时MTX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趋向性,有直接抗炎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口炎、皮疹、脱发、转氨酶升高,偶有骨髓抑制、肝纤维化、肺间质病变(罕见但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2)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SSZ治疗RA的确切机制不清,但临床观察证实可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和晨僵,可使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一般1~2个月起效,从小剂量开始,0.25~0.5g/次,每日3次开始,逐渐加量至每日2~3g,分次口服。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酶升高,偶有骨髓抑制,磺胺过敏者不宜服用。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并定期检测肝功能。
(3)抗疟药(antlmalarials):有氯喹(chloroquine,CQ)和羟氯喹(hydroxychoroquine,HCQ)2种,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HCQ。此类药物有抑制滑膜破坏作用。该药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缓慢,服用后3~4个月疗效达高峰,至少连服6个月后无改善才能宣布无效,有效后可减量维持。
(4)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LEF是一种异恶唑衍生物,可以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和酪氨酸激酶的活性。由于与MTX是通过不同环节抑制细胞增殖,所以二者有协同作用。一般起效时间为1~2个月,剂量为10~20mg,每日1次口服。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肝酶增高、疲乏无力及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监测同MTX。
(5)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AZA是一种嘌呤类似物,进入体内后可代谢为6-巯基嘌呤,两者均可干扰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化,并通过反馈抑制,减少嘌呤的生物合成。AZA起效时间为2~3个月,常用剂量为1~2mg7(kg·d),一般mg/d,每日1次口服,维持量为50mg7d。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损害,偶可引起胰腺炎。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3.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中医学认为跌打损伤、风寒湿邪、气血肝肾亏虚、经络损伤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寰枢椎不稳的发生。
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手法主要选择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攘法、拿法、拔伸法,关键刺激穴位为风池、颈部夹脊穴、横突后结节、横突前结节、肩井及肩胛骨内侧缘;最后按揉太阳穴、两颞部及前额部,拿五经结束。
寰枢椎微调手法以仰卧位拔伸下寰枢椎侧屈微调手法为主,患者取仰卧位,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头端.以与患者同侧之拇指顶住患者错位寰椎凸起之横突外侧,手掌则托住患者枕部,以对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则置于患者对侧面部和颞部。医者双手协调,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慢慢侧屈至左右,感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扩大头颈侧届运动幅度30~50。同时拇指向内顶推寰椎横突即可。每次治疗时间20min左右。向内顶推寰椎横突即可。每次治疗时间20min左右。以上每2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我觉得作为一名推拿医生也同样应该掌握更多的内科疾病诊疗常识,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可以准确的诊断疾病从而提出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漏诊及误诊,同时中医西医相互配合治疗,效果往往更佳,取长补短。
唐仁健康,专注跨境医疗
-9-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