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职考血液学第十六章白血病概述

2021-3-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第十六章白血病概述

一、单选题

1、以下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特征( )。A、白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异常B、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肝、脾和淋巴结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中D、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D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常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因正常血细胞减少,导致贫血、出血、继发性感染和发热;因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各组织脏器,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白血病还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少数病人可有头疼、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瘫痪等症状。2、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贫血程度B、病程长短C、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D、出血程度E、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C白血病可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1)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细胞(或原始加幼稚细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短于6个月。(2)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血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血胞增生为主,原始细胞不超过10%。3、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概念( )。A、形态学分型B、生物化学测定C、免疫学分型D、分子生物学测定E、细胞遗传学分型B随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国际上在白血病FAB分型的基础上,结合其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特征,提出了白血病另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即MIC分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与发展,根据分子生物学人类MICM分型。4、何种细胞表面具有小鼠红细胞受体(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T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K淋巴细胞D成熟B细胞特征性的标记是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及小鼠红细胞受体(Em),Em为早期成熟B细胞标志。B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表记有Hl,A-DR、补体C3受体和Fc受体等。5、B细胞所不具备的表面受体是( )。A、抗原受体B、Fc受体C、补体受体D、小鼠红细胞受体E、羊红细胞受体E成熟B细胞特征性的标记是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及小鼠红细胞受体(Em),Em为早期成熟B细胞标志。B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标记有Hl,A-DR、补体C3受体和Fc受体等。6、下列哪一项的论述是正确的( )。A、霍奇金病患者外周血均可找到Reed-Steruberg细胞B、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均可检出骨髓瘤细胞C、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均检出多核巨细胞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有幼稚粒细胞出现E、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患者Coombs试验阴性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显示,有幼稚粒细胞。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特有的遗传学标志是( )。A、t(8;21)B、t(9;22)C、t(15;17)D、t(6;9)E、t(11;19)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的细胞遗传学分型是t(15;17)。8、MIC小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 )。A、t(9;22)B、t(15;17)C、t(8;21)D、t(8;22)E、t(1;19)CMIC建议: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型如下:M2/t(8;21);M3/t(15;17);M5a/t(11q);M4E0/inv(16);M1/t(9;22);M2/t(6;9);M1/inv(3);M5b/t(8;16);M2Baso/t(12p);M4/+4。9、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分类根据( )。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E、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E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类,将白血病分成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类。二、案例分析患者,女性,2岁,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头晕、乏力、纳差2个月。两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均明显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25px,脾肋下75px,Hb42g/L,WBC18×/L,血涂片中原始细胞占87%,胞体较小,胞浆未见Auer小体,涂片中有较多退化细胞。1、如经过化疗后,认为病人已达到完全缓解,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骨髓粒、红、巨核三系比例正常B、原始细胞<5%C、血象恢复,无白血病细胞D、临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E、以上均不能判断是否缓解E完全缓解标准:①骨髓象:原粒细胞I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正常。②血象:男性血红蛋白≥g/L,女性及儿童血红蛋白≥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L,血小板≥×/L,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③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2、对本病诊断后的分型,目前主张采用( )。A、免疫分型法B、骨髓形态学分型法C、FAB分型法D、MIC分型法E、染色体核型检查D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与发展,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使其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的检出更能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提出了白血病的MIC分型方案,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这不仅对进一步认识白血病的本质及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共用选项A.CD33B.CD3C.CDl9D.CD41E.CD41、T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 )。BT细胞:绵羊红细胞受体(Es)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7、CD2、CD3、CD4、CD8、CD5为T细胞标记,CD7为出现早、且贯穿表达整个T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抗原。2、原始粒细胞的免疫标志( )。A粒-单核细胞:粒一单细胞有些共有的标记如CDllb、CD31~CD36、CD64、CD68等,这些标记在淋系无交叉表达(个别除外)。CD33、CDl3反应谱系较广,亦可表达在细胞质中,且十分稳定。3、B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 )。CB细胞:成熟B细胞特征性的标记是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及小鼠红细胞受体(Em),Em为早期成熟B细胞标志。B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标记有H1,A-DR、补体C3受体和Fc受体等。B细胞分化抗原CD10、CD19、CD20、CD21和CD22。CD19的反应谱系广,从早前B细胞至前浆细胞,是鉴别全B系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标记。4、原始巨核细胞的免疫标志( )。D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系分化发育过程中,其特异性标记主要有CD41a(GPⅡb/Ⅲa)、CD41b(Ⅱb)和CD61(Ⅲa)以及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等。5、再生障碍性贫血( )。A粒-单核细胞:粒一单细胞有些共有的标记如CDllb、CD31~CD36、CD64、CD68等,这些标记在淋系无交叉表达(个别除外)。CD33、CDl3反应谱系较广,亦可表达在细胞质中,且十分稳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

●粪便中常见医学蠕虫卵的形态

●疟原虫形态

●尿液管型和结晶

●四种疟原虫姬氏染色各期形态

●细说血脂,再看不懂您就下岗吧!

●质量失控常见原因汇总,必须收藏!

●检验职考那都不是事儿!您得具备正确的打开方式!

●检验医师应该掌握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有用,就点一个“在看”吧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s/18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