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穿多发性骨髓瘤病友的交叉配血疑云

2018-3-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杨文勇、钟毅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MM)自年由英国的Macintyre首次报道并记录患者尿液中出现大量遇热凝固的物质(本周蛋白)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对该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现已明确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浆细胞增多,并在骨髓内恶性增值,引起骨折和骨髓衰竭[1]。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虽说很少遇到,但是病友需要输血时,因交叉配血不合,常让检验人员感到犯难。

病友男性,67岁,因反复头晕乏力3年余,再发加重伴牙龈出血1天入院。实验定室检查:RBC2.33×/L,HGB65g/L;PT14.2sAPTT79.8sTT22.1s;总蛋白.6g/L,白蛋白21.9g/L,球蛋白97.7g/L,白球比:0.2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CT提示:胸、腰椎体及部分肋骨广泛骨质疏松,部分骨质类似融骨破坏表现。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因病情需要申请红细胞输注。

戴安娜Erytr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系统血型鉴定:ABO血型O型,RH(D)阳性(见图1);交叉配血:主侧出现双群,次侧相合(见图2);随后分别用盐水法,聚凝胺法,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盐水法配血次侧相合,主侧无溶血,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多个条块状凝集(见图3),37℃水浴后无变化,滴加生理盐水后凝集消失(见图4),考虑属于假凝集;聚凝胺法配血:主次侧均可形成完好的细胞扣,添加重悬液后无凝集无溶血,配血相合;经典抗人球蛋白配血:主次侧配血均相合。不规则抗体筛查:1-3号谱细胞均见双群(手工加样卡式法见图5),试管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均为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见图6)。输入3U悬浮红细胞,无输血不良反应,第二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升高了12g/L,输血有效。

图1血型鉴定

图2交叉配血

图3盐水法主侧

图4盐水法主侧加生理水

图5不规则抗体筛查

图6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Kahler、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2]。因血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异常免疫球蛋白包裹献血员的红细胞,扰乱细胞间负电荷的排斥,出现非特异性凝集,并阻挡凝胶间隙,使部分红细胞不能在离心作用下,顺利通过微柱凝胶间隙,导致主侧配血出现双群[3]。本例病友临床诊断明确,微柱凝胶配血主侧出现双群,结合盐水法、聚凝胺法、经典抗人球蛋白法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判定是M蛋白增多引起的假凝集。因我们是第一次遇到,送文山州中心血站配血,亦证实为假凝集。输血后疗效明显,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病友用聚凝胺做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时,也会出现交叉配血不合,因血浆中存在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当加入Polybrene应用液时,与应用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蛋白变性沉淀呈乳糜状,干扰了凝聚胺试验[4]。考虑为聚凝胺的正电荷被病友血浆中的M蛋白中和,使血浆中的蛋白析出,从而干扰红细胞离心过程的沉降,导致红细胞无法形成完好的细胞扣,增加聚凝胺应用液,重新改变血浆中蛋白电荷,使蛋白处于溶解状态,可使聚凝胺配血试验有效。本病例聚凝胺配血并未出现上述情况,可能与病友在本次接受输血前已接受了长达近三年的治疗有关,是个体情况不同的结果。

在多发性骨髓瘤病友的交叉配血试验工作中,当一眼看到微柱凝胶法主侧出现双群,应考虑是不是血中的M蛋白在“作祟”,同时采用其他试验方法排除是否为假凝集。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病友的病情不同,类型也不一定一样,M蛋白的含量也有差异,对试验方法的结果也出现不同的表现,在微柱凝胶卡中也可以出现双群、多凝集和(或)抗体减弱等多种情况[2]。我们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一定要注意识别,查找原因,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1]克晓燕,王艳芳,杨玉花,等.多发性骨髓瘤的过去、现在及未来[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16(2):-.

[2]贾彩虹,姚红,周永安,等.微柱凝胶卡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BO血型及配血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5(2):-.

[3]于帅,于洋,汪德清.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配血不合1例[J].中国输血杂志,,26(8):-.

[4]杨青成,侯治兵.多发性骨髓瘤致凝聚胺交叉配血困难1例[J].中国输血杂志,,23(1):60-61.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







































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
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s/15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