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专家与市民齐心协力,揪出你可能忽

2018-2-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3月10日,“秦皇岛健康吧”的“空中门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闫秋艳解答糖尿病相关问题的消息一经发出,广大读者纷纷发来咨询消息,并获得了专业而详细的解答。康小妹将问题与专家解答整理了出来,也许其中某个问题就是你忽略掉的哦!

1.常阿姨:为什么我在医院抽血检测血糖数据有差距呢?医院进行抽血检测呢?

答:血糖仪检测的是指尖毛细血管中的全血,到医院抽静脉血检测的是经血液离心,分离掉红细胞等细胞成分后血浆的血糖值,所以测得的数值会存在一定范围的差异。

血糖仪测量血糖作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手段,静脉血浆血糖则是确诊糖尿病的标准。准确的血糖监测结果有赖于准确的仪器、正确的操作环节、正确的试纸保存方法、与所用试纸匹配的密码卡等。每款医院与静脉血作对照,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不是简单与另一台血糖仪对照。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之初每3医院抽血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6个月检测1次。每年应至少检查1次血脂(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和LDL-C)、肝功能、肾功能等。

2.谷小姐:我父亲目前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家里备用了一定剂量的胰岛素药品,请问日常胰岛素保存有什么方法?如何预防低血糖呢?

答: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保存(20℃左右,不超过25℃-30℃);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在2℃-8℃的冰箱冷藏室里储存;胰岛素不应阳光下暴晒,不应靠近火源、电炉等过热的地方;胰岛素不能冰冻;乘飞机不能放在托运行李中,要放在保温袋中随身携带。

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

应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应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并适当调整血糖控制目标。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积极寻找原因,精心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和用量。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3.佟心锁:你好,闫大夫,我爷爷、大伯和父亲都有糖尿病,可以算作是有糖尿病史的家族了,我今年32岁,体重还算标准,但我还是想了解一下平时除了控制体重外,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事项可以预防患上糖尿病,另外,受家族遗传我一定会患上糖尿病吗?

答:您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具有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不是一定会患上糖尿病。

建议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饮食中增加蔬菜摄人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人量,鼓励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体检监测血糖,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

4.网友笑口常开:闫主任,你好,请问糖尿病可以治愈吗?用药?疗程?谢谢!

答:就目前的医疗手段来说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或达到短时缓解。

5.网友雪山:你好,闫大夫,我周围有人告诉我她吃了什么传统的中药配方,效果特别好,请问糖尿病的治疗中,中药控制血糖是否更安全、稳定呢?

答:正规药厂生产的中药降糖制剂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及降糖具有一定作用。但现在好多销售的具有明显降糖效果的所谓“纯中药”,大多掺杂西药降糖成分,具体种类及量不清楚,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存在发生严重低血糖风险,并不安全。每个糖尿病患者病情不同,血糖情况各异,治疗应个体化,建议您监测血糖,医院内分泌专科就诊。

6.网友小妖精:我父亲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他听说,喝刚熬好的粘稠的小米粥都不行,最好用水过两遍再吃,烙的馅饼的馅儿也不能吃,只能吃皮儿,这些都会导致血糖升高,真是这样吗?

答: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喝粥,但应减少米的分量,可以加一定量的杂粮和青菜,熬粥时间不宜过长,并在粥变稠前喝,过水对血糖影响小一些,但容易造成营养成分丢失。面食尽量避免用油煎炸等制作方法,素馅儿跟油煎的皮儿相比后者热量高,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7.网友大橘子:我母亲已经80岁,患糖尿病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的还算稳定,但左眼视力恶化,已经有看不见的迹象,请问为什么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还会继续发展呢?

答: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出现,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病程延长都会逐渐进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只是有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及发展速度。建议您带母亲眼科就诊,完善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等,明确视力下降原因,积极治疗。

8.网友追寻快乐:血糖的正常标准是不是有年龄的区分,不同年龄段的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答:血糖的正常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静脉血浆葡萄糖),没有年龄的区分。

《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0mmol/L以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需结合患者的病程、年龄/预期寿命、伴发疾病状态、心血管疾病病史、严重的微血管病变等,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对多数患者而言,HbA1C控制目标为7.0%;

对于病程较短、生活方式干预或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预期寿命较长、没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可将HbA1C控制目标定为6.5%;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和广泛合并症、以及经过血糖管理教育并应用了有效剂量的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能达标者,HbA1C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8.0%)。

不用走出家门,不用挂号就医院的权威专家为您解答相关疾病的所有问题?对,这件事情,“秦皇岛健康吧”的“空中门诊”可以为您做到。每周五9:00——16:00将有专家为您解答疾病的相关问题。快快邀请您的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互动吧!(参与方式:你只需要







































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s/15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