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这位交大人荣获2016年何梁何利

2017-4-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10月21日,在何梁何利基金年颁奖大会上,上海交通医院贾伟平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利国伟先生等共同捐款组成的国内最大规模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中国学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科学现代化建设。分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贾伟平教授是内分泌代谢病领域专家,上海交通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糖尿病诊治与病因研究等方面作了系统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发现了2型糖尿病12个新易感基因,占国际发现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八分之一。发现了FGF21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生物标记物,揭示了FGF21通过对抗内质网应激而改善脂肪肝的分子机制。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动态血糖监测正常值的临床判断标准,并开发了配套数据分析自动报告系统,制订了国际首个临床应用指南。建立适用于中国人腹型肥胖诊断的新标准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新标准。她的研究成果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所建立和领导的团队在国际糖尿病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贾伟平上海交通医院何梁何利基金医学药学奖获得者   贾伟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席科学家。现任上海交通医院院长、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和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第11届、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   坚持临床一线工作近40年,在糖尿病诊治与病因研究等方面作了系统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她承担了科技部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国际合作等项目;发表SCI论文篇,总IF~,他引余次(第一/通讯篇,总IF~,他引~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要成就与学术贡献如下。发现中国人12个2型糖尿病新易感基因   为探索中国人和其他种族人群的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差异,开展了2型糖尿病大样本群体遗传学研究,发现了2型糖尿病12个新易感基因,占国际发现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八分之一,尤其是首次提出PAX4是东亚人群特有的易感基因(Diabetologia),后被年8月Nature发表的全球最大2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结果所证实,揭示了2型糖尿病发病的种族差异,应用易感基因可预警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示血糖升高的机制。此外,还发现了部分易感基因可影响临床常用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其中KCNQ1(ClinPharmacolTher)、PAX4(PharmacogenomicsJ)等均成为降糖疗效个体化干预的遗传标记。以上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疾病预警及个体化干预芯片,并推医院和体检中心应用。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糖尿病高风险因素之一,目前用超声只能检出中晚期NAFLD,缺乏早期诊断方法。通过人群横断面研究,发现人体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NAFLD中显著升高(JHepatol);杂志配发同期评论:“该研究的重要贡献是,首次发现FGF21具有成为NAFLD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通过前瞻性研究,建立了“FGF21早期NAFLD预测模型”(JHepatol),能有效地检出轻度的NAFLD。该成果被写入专著《AdvancesinClinicalChemistry》。此外,尚揭示了FGF21可通过对抗内质网应激而改善脂肪肝的分子机制(JBiolChem,杂志年度最佳论文)创建多个适用于中国人糖尿病及腹型肥胖诊断与监测新标准   1.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是国际上监测血糖变化的新技术,但是缺乏基于此技术的相关标准。为解决该问题,通过主持全国多中心研究并获得正常人37万个血糖监测值,建立国际上首个动态血糖监测标准(DiabetesCare),并牵头制订了国际上首个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美国开展动态血糖监测研究证实了中国的研究结果(DiabetesCare)。为推动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标准化,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报告系统,在全国广泛应用,年使用量达6万人次。   2.国际上应用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切点,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建立HbA1c≥6.3%作为中国人糖尿病诊断的切点,使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检出率提高了20%(BritishMedicalJournal),并被纳入《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3.针对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不统一的难题,通过建立了核磁共振仪检测体脂分布技术,创立了中国人腹型肥胖的精确诊断标准(腹内脂肪面积大于80cm2),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中国人腹型肥胖诊断的简易标准,即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Atherosclerosis),并被《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WS/T-)采用。建立糖尿病防控和转化医学研究新模式   针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效率低下的世界难题,自医院-社区糖尿病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适用于基层的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检查的系列方法,使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及并发症筛查率分别由管理前的8.9%和9.9%提高到31.7%和42.6%。该模式由国家卫生部向全国20余个省市推广。多次受邀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被国际同行誉为“上海模式”。   积极探索并创建了从社区队列到临床转化应用的系统转化型研究模式。不仅建立了国际知名的糖尿病发生发展研究队列,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具有精细临床性状的国家代谢性疾病生物样本库(10余万例、余万份)。该样本库向全国开放,支撑了科技部8个相关的、项目的研究工作。   贾伟平医德高尚,先后荣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她提携后学,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多人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优博论文提名等。

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官微

责任编辑:段亦欣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s/13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