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发热皮肤黄染别漏了这种疾病

2021-5-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1.病例

回顾

患儿男,2岁,因「皮肤黄染、发热1天」入院。

1天前出现皮肤黄染,解浓茶样尿,伴发热,最高体温38.0℃,无咳嗽、流涕、抽搐等,无腹泻、尿频、尿痛等,至我院急诊就诊,拟「溶血性贫血」收入院。起病以来,精神、胃纳稍差,大便正常。

查体:T37.2℃,P次/分,R38次/分,SPO%,Bp84/56mmHg,Wt12.5kg,神清,反应、精神一般,皮肤苍黄,巩膜黄染,口唇苍白,无发绀,呼吸增快,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未及包块,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辅助检查

诊断:①贫血查因:急性溶血性贫血?②重度贫血。

(1)病史、症状分析及疑问

患儿在进食蚕豆后急性发病,表现为贫血、黄疸,结合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诊断急性溶血性贫血明确,原因考虑G-6-PD缺乏症可能性大;

有些患儿发病诱因为使用氧化性药物,如使用磺胺(私人诊所多见),退热药,如安乃近等;

患儿心率、呼吸增快显然是贫血的代偿反应;SPO%,体查口唇无发绀,是否合理?

患儿有发热、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高,是否存在感染?

患儿此时面临三大死亡威胁(见下文分析),是否意识到?

(2)化验单解读

急诊生化示血钾正常,注意溶血时,细胞内的钾外流,会导致高钾血症,严重高钾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此为第一死亡威胁;

AST、LDH升高原因为红细胞破裂后胞浆内酶释放所致,酶分解葡萄糖可引出血糖偏低;

如临床遇到生化改变为高钾、AST、LDH升高、血糖低时要高度怀疑标本溶血;

肝功能示总胆红素增高,间接胆红素为主,支持溶血性黄疸;ALT正常,AST增高,因ALT为肝细胞特异性酶所致;

铁增高,原因为红细胞破坏释放,不支持缺铁性贫血;

检查结果支持G-6-PD缺乏症。

外周血涂片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骨髓造血代偿及溶血改变,不支持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铁蛋白增高,考虑红细胞破裂后铁释放增多所致;维生素B12结果不支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hCRP及降钙素原增高不明显,考虑机体严重应激所致。

Coomb试验结果不支持自身免疫性溶血,地贫筛查结果不支持地中海贫血;

(3)解惑及治疗

当Hb50g/L时,由于还原血红蛋白量不足,故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低而查体无发绀表现,此时需予吸氧;

患儿虽有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但无咳嗽、流涕等感染症状,hCRP及降钙素原增高不明显,考虑机体严重应激所致,无需抗菌药物治疗;

三大死亡威胁:高钾引起的心跳骤停、重度贫血引起的心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4)据此治疗重点

输同型浓缩红悬液纠正贫血,速度先慢后快,量视心功能而定,有效时表现为心率、呼吸下降;但注意选择尽量新鲜的红悬液,以减少高钾的危险;

碳酸氢钠碱化血液,血红蛋白在碱性情况下不易阻塞肾小管,且补碱有利于降低血钾;监测尿量、尿色,尿量正常提示肾功能完好,尿色逐渐变浅提示溶血逐渐停止;

如血钾明显增高时需予葡萄糖酸钙静滴;

可使用地塞米松,减轻溶血反应,如发热、呕吐等。

2.重点

总结

G-6-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病,是引起婴幼儿溶血性贫血的常见原因,诊断容易明确,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预防宣教尤其重要。

预防宣教重点: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及家属须及时给予健康教育,避免进食干鲜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日用品,尤其避免使用禁用、慎用氧化类药物,当出现溶血时,应立即停止接触和摄入可疑食物、药物,并按照急性溶血性贫血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可制成卡片交家属)。

本文作者:医院史林东

编辑:周萌萌

题图来源:Shutterstock

投稿及合作:zhoumm

dxy.cn

儿童抗组胺药如何选?这4个要点来帮忙

这4个皮疹病例,你的诊断对了几个?

血常规示三系减少,肝脾肿大就是血液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李津婴,万树栋.溶血性疾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1-42.

[2]丛玉隆.实用检验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5(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cs/19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