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升血针,血色素还这么高,你需要查一下
2021-4-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序言
一般透析的患者都或多或少的需要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俗称升血针)以纠正贫血。
但真有几个少数人不注射升血针,血色素也很高。
还愁这血多可咋整啊。
有法:多了就扔呗。(透析结束后别回血那么干净)
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是为什么呢?
我发现我们透析室就有四名这样的透析患者,透析龄均在七八年以上,没有多囊肾家族史,原发病也非多囊肾。之前检查未发现有多囊肾。
进入尿毒症期也因贫血而注射促红素,近一年血红蛋白增高至g/L以上,停升血针、铁剂等治疗,血红蛋白仍很高,有时甚至达到-g/L,为防止有红细胞增多症危害,在透析结束回血时故意丢失些血。
这四名透析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有多囊肾。
那么,这个多囊肾到底是咋回事?以前没有,啥时又长出来的呢?
先讲一下多囊肾
有一种多囊肾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这就是具有家族遗传性的多囊肾病,有些患者就是因为这个病才透析的。还有一种多囊肾叫“获得性肾囊肿”,这是患者透析后得的,是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两种多囊肾病的鉴别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有家族史,常伴有肾脏体积增大,以及其他部位的囊肿,如肝囊肿、脾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
没有家族史,肾脏体积减小,且没有其他部位的囊肿。
今天只讲获得性肾囊肿啥叫获得性肾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ARCD)是指既往没有肾囊肿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经透析多年后,在双侧肾脏皮质和髓质发生囊肿的病变。40%以上的肾实质被多发囊肿所替代,B超或CT可发现4个以上的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咋来滴?目前还不太清楚,有各种假说,有的说是体内毒素引起的,
也有的说是因为肾功能没了,身体自己想再长出一个肾来,没弄好就成囊肿了。
…………
因为是假说,所以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发生率很高,据说是这样的:在透析头3年内有10%—20%发生。
透析5年有40%—60%发生。
透析10年>90%。
如何知道是否有了获得性肾囊肿呢?用超声、CT、MRI均可以诊断,超声简单便宜,CT更敏感,可检出直径>5mm肿物。获得性肾囊肿诊断:获得性肾囊肿在成年透析人群中相当常见,肾脏影像学检查发现有1或2个囊肿并不能诊断获得性肾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的诊断标准是:
①各种非囊性肾病所致终末期肾病患者
②没有家族遗传性多囊肾或结节硬化症②CT或超声证实患者每个肾有3个或更多的囊肿。
应用这样的标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为35.2%—79.3%。透析年头越长其发生获得性肾囊肿的可能性越大。有点跑题了,这血红蛋白与获得性肾囊肿有啥关系呢?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伴有获得性肾囊肿的患者其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肾囊肿的患者。为什么呐?
这可能是由于获得性肾囊肿由表层肾小管增生形成,而这些部位与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与分泌部位相同,可能是囊肿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这么说,有了这肾囊肿还省药省钱了?好事啊。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
50%的获得性肾囊肿患者会发生出血,出现血尿。还有可能合并囊肿感染、自发性肾破裂、肾结石、肾细胞癌等。这可不是啥好事。
如果腰肋部疼痛或尿血时应想到有肾囊肿。有获得性肾囊肿的患者也可突然发生血红蛋白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出现贫血时应想到囊内出血。
有了获得性肾囊肿可咋办啊?
没啥好办法,除非手术把肾都切掉。
如果平时没啥症状就不用去管它,但是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应尽量避免外力撞击,以免囊肿破裂出血。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了就出现啥情况处理啥情况。
比如:如果有腰痛、血尿,要注意是否有感染、肿瘤。
囊肿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轻度出血仅需卧床休息,严重出血需考虑肾切除或肾动脉栓塞。
囊肿较大导致临床压迫症状较严重时可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
出现血尿比较常见,要注意卧床休息,抗炎治疗,无肝素透析,通常这种出血可呈自限性。
如果出血不止或有癌变发生就考虑手术切除肾,反正这肾已无用成祸害了,不如干脆切掉。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
肾友们需要注意的是,每年最好查一次肾脏超声看看。~~~~~~~~~~~~~~~~~~
文章内容参考书籍左力《血液净化手册》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
梅长林、高翔、叶朝阳《实用透析手册》
项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