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指标意义知多少

2020-10-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

检验结果能说明什么

健康体检项目一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等。各项体检化验正常是指各指标在参考范围内,但这并不能说明身体健康。

一方面,任何一种体检都会有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存在,其中既有人体状况动态变化的因素,亦有检查设备和技术敏感性问题。比如,虽然健康体检中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查,但很难发现早期的肿瘤,如早期肺癌发现需肺部CT片,消化道肿瘤发现需依靠胃镜、肠镜检查,而这些项目都是常规体检中不包括的。由此可见,常规体检存在一定“盲区”。因此,即使体检结果无重大发现者,也不能认为就万事大吉了。在体检时您还应主动提供自己的个人健康信息(病史和症状),医生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您的身体情况,并建议、指导您做进一步检查。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先明确一下怎样才算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据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为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各种检验结果均可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由此可见,体检结果正常,您也有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

白细胞计数增高降低有什么意义

白细胞的计数,一天之中晚上要比早上高,除此之外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吸烟等也可导致血白细胞一过性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者应排除病理性原因,如有无感染(某些革兰阳性细菌或部分病毒感染)、骨髓增生、代谢性和药物性原因等,成倍增高时则应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白细胞计数降低常见原因有革兰阴性菌或病毒感染、骨髓功能下降或破坏、物理损伤(如放射性损伤)、某些化学物质(如苯、铅、汞)或药物(如某些磺胺类、抗癌、降糖、抗甲亢、解热镇痛等药)、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骨髓功能下降等。应结合症状和其他体检数据综合分析,区别对待。

红细胞计数增高降低有什么意义

红细胞计数增高常为生理性,多见于高原地区居住的居民、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者。病理性因素可见于慢性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红细胞减少通常情况下比增高更有意义,常见原因:①生理性降低:妊娠中后期、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或血液稀释所致;②病理性降低:急性或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严重痔疮出血、经血过多;铁吸收障碍;骨髓造血功能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还可见于肿瘤、肾病及其他消耗性疾病。具体原因要依降低程度,结合其他体检资料综合分析。

血红蛋白升高、降低有什么意义?

血红蛋白升高多为生理性。血红蛋白降低分为:①生理性降低:如妊娠中后期由于血容量增加使血红蛋白相对不足、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液稀释引起血红蛋白降低;②病理性降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严重痔疮出血、经血过多;铁吸收障碍;骨髓造血功能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情况。出现血红蛋白的异常应结合红细胞数值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血小板升高、降低有什么意义?

血小板的计数受检测技术和血小板本身日间波动等因素影响,一般计数在正常值的25%之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一次检查结果不能做出疾病诊断,应适时复查。若血小板计数存在持续明显升高,应考虑存在影响因素,当不超过×/L时,多为继发性增多,如贫血、慢性感染、药物反应、月经后、某些恶性肿瘤等,应以消除病因或治疗原发病为主,并定期复查;若血小板计数大于×/L甚至超过×/L时,则应考虑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须到专科进一步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常见病因有药物毒副作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若有紫癜等出血倾向,或计数低于50×/L时,医院专科进一步检查、诊治。

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指标是什么?转氨酶升高有什么意义?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实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胆汁酸、白蛋白、凝血因子等,从不同的方面对肝脏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用的反映肝细胞有无损伤的指标。转氨酶升高常见原因:①各种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重金属及化学物肝损害、肝癌、肝变性等。②非肝病:如心肌、骨骼肌及其他器官和组织病变、过劳、剧烈运动、损伤甚至发热感冒等均可引起一时性转氨酶升高;③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可引起转氨酶假性升高。因此对转氨酶升高者,应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力求找出病因,针对病因作必要防治措施。

怎样算血脂异常?有哪些类型?

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临床上常用以下分类方法:①高胆固醇血症:血浆TC水平增高;②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浆TC与TG水平同时增高;③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TG水平增高;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浆HDL-C水平降低。如按病因学分类,血脂异常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血脂异常,继发性通常是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致,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或者因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所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若能排除继发性因素,则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原发性高脂血症多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如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胆红素增高有什么意义?

血清胆红素(T-BIL)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I-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两者之和为总胆红素。轻度的一过性胆红素增高可因剧烈运动、饮酒、月经、妊娠、服用某些药物、脂肪肝或胆石症等情况引起,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两倍,若无症状应积极消除可疑病因,适时复查。胆红素增高若为正常值2~5倍,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基本平行增高,肝细胞性黄疸可能性大(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胆石症、胆囊炎等肝胆系疾病);若以总胆红素增高为主,可能为溶血性黄疸。若胆红素增高达正常值5倍以上且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可能为胆石症、胆管内占位病变、肝内小胆管压力升高(门脉周围炎、肝纤维化、肝细胞肿胀)等胆道不全阻塞所致。以上需结合临床具体分析,针对病因作必要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cs/18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