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斌教授荣获ldquo科教兴国优秀
2020-9-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秦文斌:能做科研是我一生的幸运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近日,我校秦文斌教授荣获
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的
“科教兴国优秀工作奖”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同时还奖励秦文斌教授奖金元
而秦教授决定将奖金全部转交给
学校秦文斌基金
用于支持青年教师们的科学研究
有一种奋斗是投身科研
有一种乐趣和幸运是投身科研
有一种坚持是科研到老
有一位老教授
他就是秦文斌
每天早晨,90岁的著名血红蛋白研究专家、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秦文斌都会来到他的“研究所”工作,所谓研究所其实就是一间位于昆都仑区钢23街坊的普通民宅。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仪器、书籍、资料,秦文斌常常在这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年出生于沈阳市的秦文斌,在中国医科大学读完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年,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来到内蒙古。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做科研,诲人不倦搞教育,不仅见证了包头医学院的成长,更埋头实验室,成为国内著名血红蛋白专家。
从到年,秦文斌担任包头医学院院长一职,在他的带领下,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并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创了包头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先河。年,秦文斌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累计培养出36名硕士研究生(只限基础研究室,未包括临床研究室),其中有20多人考取博士、博士后,现工作于美国和国内各地。
年,秦文斌从包头医学院院长岗位退下来后,仍热衷他钟爱的血红蛋白研究。曾赴美国做访问学者,研究血红蛋白病的基因诊断。年回国后,学校提出基础研究要与临床结合,为临床医疗服务。秦文斌开展了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基因诊断,建立了基因诊断研究所,医院的患者作基因诊断,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为学校增加收入,以此建立秦文斌基金,用以资助年轻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科研无止境,离休后的秦文斌始终没有停下科研的步伐,他仍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作数小时。有人问他:“您每天进行科学研究,伏案写作,不觉得劳累和枯燥吗?”他笑着答道:“科学研究是我一生的乐趣。能做科研也是我一生的幸运。坐在科研仪器前,面对奥秘无穷的科学世界,我头脑就极度兴奋,其乐无穷,哪里会感觉劳累呢?”年,他又发现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再释放,与年的初释放(当时称为“血红蛋白A2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完整概念: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电泳释放系统。
“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对实验观察的仔细和耐心,这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我几十年科研工作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秦文斌说,“现在我正在写《秦文斌回忆录》,归拢一下我的一生。如果身体允许,还想做一点实验研究,我脑袋里头有很多想法,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坚持搞科研。”在谈到未来规划时,90岁的秦文斌依然激情满怀。九十岁的高龄仍能从事科研和写作,得益于他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始终保持一颗乐观向上、奋斗不已的心态。他的生活习惯同他进行科研一样,近乎刻板、机械,几时入睡、起床、进食、写作,雷打不动。“只有付出全部心血和热情,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取得成绩,时间从来不会骗人。”
部分文字来源:包头新闻网(记者张鹿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