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学会看三大常规化验单
2021-10-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什么医院皮炎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9473063.html
日常生活中,医院打交道,现在很多病症通过常规化验就能看出端倪,一般常做的就是三大常规化验,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医院要自己要求验血,看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大常规化验。
血常规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静脉采血,内容包括20多项参数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等,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为4.0-5.5×/L
血红蛋白(Hb)正常值为-g/L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L
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值为50.0-70.0%
淋巴细胞(LYM%)正常值为20.0-40.0%
噬酸性粒细胞(EOS%)正常值为0.5-5%
单核细胞(Mon%)正常值为3.0-12.0%
血小板(PLT)正常值为-×/L
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为37—47%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g/L
临床意义:
如果Hb值低于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b值高于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
WBC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人体内的军队,其总数的增高(超过10×/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L以上,病人是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L,可能是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减低,即可诊断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尿常规
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症。
1、尿液颜色:淡黄色;
2、尿透明度:清;
3、尿酸碱度(尿pH值):一般为酸性;
4、红细胞正常范围:男:0,女:0-2(高倍视野);
5、白细胞正常范围:男:0-3,女:0-5(高倍视野);
6、颗粒管型:正常范围无;透明管型:正常范围无或偶见;
7、蛋白:正常阴性;
8、酮体:正常阴性;
10、尿胆原:1:20以下(定性);8毫克%(定量);
11、胆红素:正常阴性;
异常结果:
1、尿液颜色,红色为血尿: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肿瘤、肾结核。乳白色(乳糜尿):血丝虫病、泌尿道化脓性感染。深黄色或红茶样:黄疸。
2、尿透明度,混浊: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时。
3、尿酸碱度(尿pH值),了解尿液的酸碱度,对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
4、尿比重,在病理状态时,尿比重的增减主要根据肾脏的浓缩功能而定。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
5、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白细胞增多:泌尿系统感染、结核。颗粒管型持续多量出现于急、慢性肾炎。透明管型肾炎、肾盂肾炎、发热性疾病有时少量出现。
6、化学检查:蛋白阳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高热、肾结核。糖阳性:糖尿病。酮体阳性:过度饥饿,严重糖尿病。尿胆元大于正常见于肝炎,肝癌等引起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
大便常规
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筛查诊断:潜血试验(OB)。大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细胞和白细胞、脓细胞、脂肪球以及寄生虫卵等。大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一、一般性状:
正常为黄色软便。颜色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黑色或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如服铁剂、铋剂或进食动物血及肝脏后粪便也可呈黑色。
2.白陶土色: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时或服钡餐造影后。
3.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
4.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放射性结肠炎等,或服用番茄、红辣椒、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匹林后。
5.绿色:因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腹泻及空肠弯曲菌肠炎。
性状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稀粥样便:见于服用缓泻剂后。
2.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霍乱、副霍乱可见米泔水样便;
3.黏液便:见于结肠过敏症或慢性结肠炎。
4.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
5.凝乳块:多见于婴儿粪便中,呈白色块样物,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二、显微镜检查
正常为阴性(-)异常情况有以下几种:1.发现红细胞(RBC):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肠结核、结肠肿瘤等。2.发现白细胞(WBC)或脓细胞:见于肠道炎症,其数量多少一般可反映肠道炎症的程度。3.发现寄生虫卵:见于肠道寄生虫病。
三、隐血试验:
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少于毫升时,肉眼及镜检不能发现粪便内的血液,此时应借助隐血试验以助诊断。健康人在忌食动物血和绿叶菜时,隐血试验为阴性(-),若忌食上述食物仍持续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