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主任谈消化

2021-3-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作者:王伯军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显示幽门螺杆菌(Hp)与胃外多种疾病相关,除了我们已知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等以外,还与胃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心血管、呼吸、血液、内分泌、皮肤、眼、口腔等多种疾病相关。

一、幽门螺杆菌与胃外消化系统肿瘤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已十分明确,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先决条件,Hp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强于任何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胃黏膜萎缩、肠化发生前根除Hp几乎可完全预防肠型胃癌(绝大多数胃癌)发生;即使在萎缩肠化发生以后根除Hp也能减少胃癌的发病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感染也可能是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01

Hp与结肠癌

在对例行胃镜及肠镜检查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结肠腺瘤患者Hp感染率是对照组的1.28倍,而这种差异在进展期腺瘤及多发性腺瘤患者中更加显著。Hp感染可能是结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Hp感染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诱导肠粘膜细胞增殖、恶变。据研究高胃泌素血症可以使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4倍。2)Hp感染使胃酸分泌减少,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使结肠肿瘤的发病风险升高。3)Hp毒力因子可诱发炎症反应,损伤肠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02

Hp与肝癌

研究发现Hp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长期Hp感染能够破坏肝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其可能在肝硬化向原发性肝癌进展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1)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测序,发现肝癌组织螺杆菌属16SrRNA序列与HP的16SrRNA序列有97.8%的同源性;用14碳呼气试验对肝癌病人进行检测,发现肝癌患者Hp感染率高达85.5%,提示Hp与肝癌有相关性。2)过去认为Hp只寄生于胃黏膜,但Nilsson等在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样本中证实了Hp及其相似物种的存在。Hp可能通过oddi括约肌逆流至胆道进入肝脏,也可能通过门静脉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肝脏。在肝癌发展过程中,Hp可能起到桥梁或协同作用,有研究认为Hp菌株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另外,有研究显示Hp感染与胆管细胞癌、胰腺癌、食管腺癌的发生也有关系,但与食管鳞癌无相关性。

二、幽门螺杆菌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Sun等发表了一篇HP与冠心病相关风险的荟萃分析,包含自年至年的研究,结果显示HP感染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11%,尤其在随访5年的患者中更明显。有研究评估了CagA阳性HP菌株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发现抗CagAIgG阳性与心血管事件的高复发率相关。HP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引起冠心病:1)炎症反应。HP感染可引起炎症细胞增多、聚集和激活,这些炎症细胞可分泌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增加冠状动脉平滑肌损伤。2)影响脂质代谢。TNF-α可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脂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氧自由基浓度升高,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3)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不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半胱氨酸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分泌NO,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进一步研究显示具有CagA毒力因子的HP与冠心病风险相关。

三、幽门螺杆菌与呼吸系统疾病

Sze等在例轻-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测量血清HP抗体、FEV1值、C反应蛋白,结果显示HP阳性的慢阻肺患者FEV1值较HP阴性者更低,而C反应蛋白且更高。提示HP阳性的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更差,更易发生感染。Nakashima等在7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组织活检标中检测HP的VacA抗原,结果在10例患者中检出了VacA毒素,而VacA毒素可能诱导肺组织产生IL-6和IL-8,推测此过程可能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病程相关。

四、幽门螺杆菌与血液系统疾病

01

Hp与缺铁性贫血

动物试验中已证实了Hp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作用,感染了Hp的小鼠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铁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更低。Taye等研究显示,感染Hp的儿童至6.5岁时都更易罹患贫血。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和失血,减少胃酸分泌,影响肠道铁的吸收,并使前铁调素升高、铁蛋白降低,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02

Hp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HP感染可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使胃壁细胞受损,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降低,使食物中VitB12释放障碍及其与内因子结合减少,影响VitB12吸收,从而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03

HP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HP的某些成分与血小板某些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多项研究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根除HP后血小板数值上升,且疗效持久。

五、幽门螺杆菌与内分泌系统疾病

Han等研究了例中国患者,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Hp感染率,而且Hp阳性者较Hp阴性者有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更高的血压、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Cardaropoli等调查了例女性在妊娠期间的并发症,发现Hp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有显著相关性,提示根除Hp可能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发生。Chen等在例台湾人群中发现Hp感染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都有胰岛素抵抗引起,而Hp感染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可能机制:1)Hp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可促进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一定作用;2)Hp感染可导致组织及全身的氧化应激,增加循环中过氧化脂浓度,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糖耐量降低、糖尿病形成;3)Hp感染可导致胃肠激素水平紊乱,使生长抑素水平下降,胃泌素释放增加。生长抑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对胰岛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胃泌素能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并刺激糖依赖性胰岛素的分泌,两种激素平衡被打乱后通过负反馈导致胰岛素释放的增加,产生胰岛素抵抗。

六、幽门螺杆菌与皮肤病

体内外研究发现,HP可引起人体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失调,这可诱发或加重皮肤水肿或风团的形成。Tan等研究了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HP感染率较常人更高。另报道,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根除HP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而这类病人体内往往存在特异性IgE型抗HP抗体。也有报道区域性斑秃、银屑病、酒糟鼻也可能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七、幽门螺杆菌与眼、口腔疾病

有荟萃分析显示Hp感染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有研究证实Hp感染在青光眼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有研究者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不同部位Hp检测发现,口腔牙菌斑、唾液、舌背黏膜、颊黏膜等部位存在着Hp,尤以牙菌斑中居多。研究发现,Hp感染可能与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龋病、口腔癌和口臭等多种口腔疾病相关,根治Hp后,病程缩短、复发周期延长、自觉症状可减轻。目前,Hp感染与牙周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证实,然而其在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尚有争议。

总之,近几年有关Hp与胃外疾病相关性研究方兴未艾,很多研究显示Hp是多种胃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Hp治疗是否能够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使高危人群获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by/18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