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主任眼中的血常规差距有多大

2021-9-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血常规结果可以反映出人体许多的变化,但众多的检查结果真的每个人都完全掌握了吗?接下来看一下,你对血常规的解读到了哪个阶段吧。

任劳任怨住院医

1.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临床意义:

增多:(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代偿性增多: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2.血小板

正常值:(~)×/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3.血沉

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4.白细胞(WBC)

正常值:成人(4.0~10.0)×/L,新生儿(15.0~20.0)×/L,6个月~2岁(11.0~12.0)×/L,4~14岁约8.0×/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5.白细胞分类(DC)

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儿童0.02~0.08。

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2)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B):(1)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1)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2)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M):(1)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正常值:(50~)×/L。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

如果以上内容你都掌握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一个住院医的基本要求并且逐步向更高的级别迈进,下一级别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运筹帷幄主治医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值80~95f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正常值27~32pg。

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百分比):0.32~0.36。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正常值(百分比)0.~0.。

临床意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表1)。

表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类法

MCV

RDW

正常人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贫血

单纯小细胞贫血

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正常值:6.3~10.1f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减少:常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脾功能亢进、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6.网织红细胞

正常值:

成人绝对数(24~84)×/L,百分数0.~0.;

新生儿绝对数(~)×/L,百分数0.02~0.06。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障碍性贫血、大出血;

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我都已经掌握了!」好吧,假如这些在你看来都是些小Case,那你已经步入了牛人的境界,从此可以指(zhi)点(zhi)江(dian)山(dian)。但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还有最后一个阶段没达到。

睥睨天下主任医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正常值(百分比):约0.,绝对数</红细胞。

临床意义:

明显增多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2.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正常值(百分比):

幼稚中性杆状粒细胞0.01~0.05;

中性粒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0.50~0.70。

临床意义:

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灶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数超过10×/L时,中性杆状粒细胞>6%,为轻度左移;>10%,为中度左移;>25%,为重度左移。

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叶白细胞>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3.红斑狼疮(LE)细胞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至此为止,血常规的内容你已全都掌握了啦。

推荐阅读:

低钾血症,最经典的诊治方案在这里(点此查看)

心疼!女同胞最易被这些家伙「盯上」(点此查看)

严重低钾:反复查因却没想到是这个常见药……(点此查看)

首发

血液时间

编辑

玥廷

投稿

dongyt

dxy.cn

题图

shutterstock.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zl/19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