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蛋白尿
2021-3-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蛋白尿
一、定义
1.学龄儿童24小时尿蛋白排出mg/m2或4mg/m2/时。
2.新生儿期可由于肾小管的不成熟,其量甚至达mg/m2。
二、蛋白尿常见的病因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蛋白漏出增加。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功能性蛋白尿(发热、运动后、姿势性)。
2.肾小管蛋白尿因肾小管病变对蛋白回吸收下降而致。
(1)毒素、药物,如汞、铅、镉、过期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环孢霉素A、维生素D、精氨酸或赖氨酸输注。
(2)小管间质性病(主要和显著的近曲小管受累):如红斑狼疮,间质性肾炎。
(3)先天性:巴特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Dents病。
(4)全身性代谢病:胱氨酸病、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肝豆状核变性、高草酸尿症。
3.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异常蛋白过多,经肾小球滤出而溢于尿中。
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多发骨髓瘤、轻链淀粉样变(也见肾小球性蛋白尿)。
4.组织性蛋白尿肾本身结构蛋白或其排泌之蛋白见于尿中。如TH蛋白,尿路急性感染、尿路上皮肿瘤。
三、诊断
1.尿蛋白三种定性检查方法
方法
评估
干化学试带法
本法灵敏度为0.15-0.3g/L,本法主要对白蛋白起反应,对球蛋白敏感性为白蛋白的1/50-1/1OO。且pH9.0的碱性尿可假阳性
此外尚可受其他因素影响,如革兰阴性菌、去污剂、含氨盐的皮肤清洁剂,或尿液过分浓缩
磺基水杨酸法
敏感度高,可检出0.05-0.1g的蛋白尿,对白蛋白、球蛋白、本一周蛋白均可发生反应(对白蛋白灵敏度比球蛋白约高1倍),但当尿中有高尿酸、革酸盐、黏蛋白,或膏霉素钾盐≥4万U/ml、SMZ≥g/L、PAS≥50g/L、有机碘造影剂时可致明显混浊反应
加热乙酸法
灵敏度0.15g/L,除本一周蛋白外所有蛋白均沉淀,准确性好
2.当确定为蛋白尿后应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此常视为尿蛋白诊断之金标准。
3.一般而言肾小管性者,其尿蛋白定量多1g/d.且可伴其他肾小管功能改变,如稀释浓缩功能,尿液酸化功能,以及出现糖尿、氨基酸尿。
4.肾穿刺指征
(l)肾蛋白达肾病水平[即50mg/(kg.d)]或随访过程中逐步升高者。
(2)由姿势性发展至持续性者。
(3)在随访中又发生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者。
(4)逐步发生肾功能改变者。
四、临床常见的几种蛋白尿
分类
特点
肾小球性蛋白尿
以分子虽较小的白蛋白为主,若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重,则球蛋白及其他大分子蛋白漏出增多
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障碍,小分子蛋白质(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遂自尿中排出,此类尿蛋白一般0.2g/24h
溢出性蛋白尿
血内小分子蛋白(本一周蛋白即凝溶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浓度过高时.可从尿中排出,见于多发性骨髓瘸、血管内溶血
分泌性蛋白尿
主要为尿中排出IgA增多,见于肾小管一间质疾病
组织性蛋白尿
指组织遭受破坏后,自胞质中释放出的各种酶和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而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