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

2017-9-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2

一天,一位病人向我诉说,“我的血糖老控制不好,忽高忽低的,怎么办呀?”我就问了一句,“那您的糖化血红蛋白是多少呀?”他回答的令我吃惊:“什么糖化血红蛋白呀?这是查什么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呀!”我不但告诉了他一些注意事项外,还跟他简单地讲解了其作用,告诉他“看血糖控制的好坏,除了查空腹血糖外,一定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通过这样一个简短咨询,我感到:患者对自己应检查相关的项目不知,不是患者的无知,而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失误。

此后,我对每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都进行了简单地询问:“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吗?您知道多长时间检测一次吗?”得到的回答是不同的。“知道,半年查一次”、“知道,一年能查一次就不错了”、“知道,查它没用,我只查血糖”、“不知道,根本没听说过”。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想借助这样一个平台,对健康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做一次有关知识讲解,这是我的责任。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叫血糖,而血糖与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叫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正常值6.5%。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区别

血糖的测定结果反应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而人体的血糖是随内分泌、神经、身体活动等多因素不断动态变化波动的,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注意区别有一下三点: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反应的是近8-12周身体血糖的平均水平。因为血红蛋白的代谢周期一般是3个月(就是存活时间)。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反应,一旦结合可以保持约天,会保持相对不变,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且与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

空腹血糖容易受到时间、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为什么要做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

血糖检查仅仅是这一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它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内分泌、神经、身体活动、饮食等等)。因此,一次或一天的血糖监测并不能正确评价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评价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

①可以评价血糖总体控制情况;

②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③以便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④帮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慢性高血糖。帮助寻找引起血糖增高的诱因。

如果在去除了应激因素后,患者仍有持续性高血糖,说明患者原有糖尿病病情可能有所加重。需要调整降糖药物。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1、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亚太地区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了糖化血红蛋白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且应6.5%。我们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可以看到血糖控制的程度。

4%:控制偏低,易出现低血糖;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可以接受;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末梢神经炎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2、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高血糖存在,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它可以预测到糖尿病患者的愈合,以及并发症的发作程度。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到了晚期,个个器官都会受累。: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最多的是糖尿病性肾病,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糖尿病性眼底变化,严重时出现双目失明;末梢神经炎,严重时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皮肤溃烂、手术困难等等(择期手术时,需调整好血糖。急症手术时伤口不易愈合)。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

在我国,也有研究表明: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3、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主要是药物的调整。用于判定口服药是否失效而须用胰岛素治疗。如果仅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水平仍然不正常,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前,传统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先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开始,然后采取单一药物治疗。若治疗不理想,再添加药物。但现在观念有所改变,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工作繁忙,饮食规律变化,部分患者已经不可能做到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尽早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这批患者血糖达标。

4、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还是慢性高血糖

从这个角度出发,患者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远比定期检测一次血糖、尿糖的意义要大。

通过下面这张表,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相对应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相对应值

什么样的人应该做糖化血红蛋白

1、有些地区已将糖化血红蛋白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项目;(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年不被发现,因为他们高血糖并不严重,不足以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并发症的危险确是存在的。)

2、曾经出现过血糖增高,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及早、正确地诊断)

3、明确的糖尿病患者;(目的是查看血糖的控制是否达标)

4、肥胖、超重、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因为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人群)

5、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因有遗传因素)

6、孕妇围产期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孕妇的糖尿病。(部分孕妇在孕期可出现一时性的高血糖,一部分在产后6周可自愈,一部分则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

应多长时间检测一次

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以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如何,以了解调整的药物是否合适,还应注意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与医生一起分析原因,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血糖控制满意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至少1年测2次糖化血红蛋白;若血糖控制不满意且需调整方案者,应一年测4次。

医院疾病与健康管理中心提醒









































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ymhsg.com/xdbys/14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